烟雨江光冷欲无,白鸥飞处有人孤。
愁心又与萋萋草,半在春山半在湖。
烟雨江光冷欲无,白鸥飞处有人孤。
愁心又与萋萋草,半在春山半在湖。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烟雨迷蒙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感受。首句“烟雨江光冷欲无”以“冷欲无”三字,巧妙地渲染出烟雨中江面的寒意,仿佛连光线都被这湿润的空气所凝固,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白鸥飞处有人孤”一句,通过白鸥的飞翔与人的孤独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孤独感。白鸥在广阔的江面上自由翱翔,而人却显得形单影只,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后两句“愁心又与萋萋草,半在春山半在湖”,将诗人的愁绪与周围的自然景物相融合。这里的“萋萋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繁茂,但同时也在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易逝。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界的草木相互映照,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半在春山半在湖”则以空间上的分割,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情绪的复杂性,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深沉而富有层次。
官马满枥一匹无,手持尺绢走且呼。
老奴旁捋白髭须,此马宁与凡马殊。
可记当年全家迁播下成都,郎君初骑果下马,青丝络头老奴扶。
就中主人汗血驹,垂鞭缓辔从者趋。
指似此马百不如,何不出易斗米供朝餔。
我忆仇英下笔时,全身学马无不为。
身不著地头尾蹄,马仰视天鬃横披。
叱之不起神犹夷,四围浅草官无奚。
嗟我八千里外身孤羁,道逢驽马不能骑,无人知是边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