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如立槊,后山如倚较。
远近千万山,斗绝入牛角。
矾头积磊砢,石面斗硗确。
是中无征徭,民俗犹愿悫。
前山如立槊,后山如倚较。
远近千万山,斗绝入牛角。
矾头积磊砢,石面斗硗确。
是中无征徭,民俗犹愿悫。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黄玠的《题画山水似盛子昭(其三)》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奇特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山势,将前山比作直立的长矛(槊),后山则像靠在那里的大盾(倚较),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峻峭和挺拔。远处和近处的千万座山峦竞相争高,仿佛通过牛角般狭小的空间挤入画面,展现出空间的深远和层次感。
"矾头积磊砢"形容山石堆积如砺,棱角分明,"石面斗硗确"进一步刻画了石头表面的坚硬和不平,这些细节描绘出山体的质感和力度。诗人在此处并未直接描述人烟,而是通过"是中无征徭"暗示此地偏远,百姓无需承受繁重的徭役,"民俗犹愿悫"则赞美了当地人民质朴而诚实的民风。
整首诗以画为引,通过对山水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淳朴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独特感悟。
兹山非峻极,名不载图谱。
投策一攀跻,未觉病腰膂。
苍松带寒日,交阴层窣堵。
俨然黄面师,粉绘色已古。
我贪五斗米,磬折向儿乳。
复著鞍马劳,疲筋剧笞楚。
此身异金石,能涉几寒暑。
诛茅结圆庐,宴坐此其所。
清心日焚诵,庶拔未来苦。
望尘彼何人,碌碌安足数。
禅林跨山胁,飞构凿崚嶒。
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
斯游属公暇,晓日东南升。
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
东州地阳暖,腊月川无冰。
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骞腾。
趺坐思方寂,桐鱼闻饭僧。
生台饱驯鸽,散上浮图层。
矫首发长啸,清风鼓尘膺。
寥寥紫虚路,鸿雁正凭凌。
仿像中散公,俯手朱丝绳。
粉绘久零落,爽灵呼不应。
顾余识尤寡,况复无才称。
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
二子勿多诮,有心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