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跨山胁,飞构凿崚嶒。
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
斯游属公暇,晓日东南升。
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
东州地阳暖,腊月川无冰。
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骞腾。
趺坐思方寂,桐鱼闻饭僧。
生台饱驯鸽,散上浮图层。
矫首发长啸,清风鼓尘膺。
寥寥紫虚路,鸿雁正凭凌。
仿像中散公,俯手朱丝绳。
粉绘久零落,爽灵呼不应。
顾余识尤寡,况复无才称。
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
二子勿多诮,有心何不能。
禅林跨山胁,飞构凿崚嶒。
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
斯游属公暇,晓日东南升。
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
东州地阳暖,腊月川无冰。
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骞腾。
趺坐思方寂,桐鱼闻饭僧。
生台饱驯鸽,散上浮图层。
矫首发长啸,清风鼓尘膺。
寥寥紫虚路,鸿雁正凭凌。
仿像中散公,俯手朱丝绳。
粉绘久零落,爽灵呼不应。
顾余识尤寡,况复无才称。
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
二子勿多诮,有心何不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的《飞鸿亭》,描绘了禅林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亭后的感悟。首句“禅林跨山胁,飞构凿崚嶒”展现了禅林依山而建,建筑高峻的特点。接下来的“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表达了诗人通过登高远望,将千里之遥的忧虑暂时抛诸脑后。
“斯游属公暇,晓日东南升”写出了诗人利用闲暇时光游览,欣赏着初升的朝阳。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自然景象,如“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描绘了一幅冬日早晨的开阔画面,富有动态感。
“东州地阳暖,腊月川无冰”进一步描绘了当地气候的宜人,河流在冬季依然流淌。诗人乘坐大船离开,“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骞腾”,形象生动。
在亭中静坐,“趺坐思方寂,桐鱼闻饭僧”体现了禅意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周围的环境也显得宁静祥和,鸽子在生台上悠闲,寺庙层层叠叠。诗人发出“矫首发长啸,清风鼓尘膺”的感慨,表达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诗人以“寥寥紫虚路,鸿雁正凭凌”收束,寓言自己如同飞翔的鸿雁,追求精神的自由。他自谦地说自己才疏学浅,但表示将放下世俗事务,归隐修行。结尾处劝告友人不必过多责备,只要有心,都能实现内心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山水的描绘,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贺铸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云涧深以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