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次德清·其二》
《行次德清·其二》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浮图立处觉天低,迎我船行十里时。

不是前山明复暗,那知头上白云移。

(0)
注释
浮图:佛塔。
立处:站立的地方。
觉:感到。
天低:天空显得低矮。
迎我:迎接我。
船行:船只行驶。
十里:十里的距离。
前山:前方的山峦。
明复暗:明暗交替。
那知:哪里知道。
头上:头顶上。
白云移:白云在移动。
翻译
站在佛塔上感觉天空仿佛更低了
当船顺流而下接我,航行了大约十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境界与意境的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

"浮图立处觉天低"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视角与氛围。"浮图"指的是水面上的亭台楼阁,它们在静谧的湖面上显得格外突兀。"立处"则是诗人所站之地,这个位置让诗人感受到天空似乎低垂,给人一种压抑与封闭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内心的某种忧虑或是对周遭环境的一种体验。

"迎我船行十里时",这里的"迎我"意味着船只顺应水流而来,而"十里时"则描绘了一段不短的时间。诗人在这段时间内,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外界的,也可能是内心的。

"不是前山明复暗"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及其变化的敏锐观察。"前山"指的是船行所经之地,而"明复暗"则形容山色随光线变化而变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波动。

最后一句"那知头上白云移",以一个质疑的语气结束了这首诗。"那知"在这里用来表达一种惊讶与不解,"头上白云"则是诗人所处之地上空中飘浮的白云,而"移"字暗示着变化和流动。这句诗既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界不可预测的变化表示惊奇,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内心世界对于外界影响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与哲理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杂曲歌辞.长相思

长相思,久离别。关山阻,风烟绝。

台上镜文销,袖中书字灭。

不见君形影,何曾有欢悦。

(0)

送大德讲时河东徐明府招

远近作人天,王城指日边。

宰君迎说法,童子伴随缘。

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

今宵松月下,开阁想安禅。

(0)

闲居拟齐梁四首·其四

清气生沧洲,残云落林薮。

放鹤久不归,不知更归否。

支策到江湄,江皋木叶飞。

自怜为客远,还如鹊绕枝。

南枝复北枝,玉露沾毛衣。

(0)

怀赤松故舒道士

可惜复可惜,如今何所之。

信来堪大恸,余复用生为。

乱世今交斗,玄宫玉柱隳。

春风五陵道,回首不胜悲。

(0)

怀卢延让

冥搜忍饥冻,嗟尔不能休。

几叹不得力,到头还白头。

姓名归紫府,妻子在沧洲。

又是蝉声也,如今何处游。

(0)

江西再逢周琏

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

交情终淡薄,诗语更清狂。

未得丹霄便,依前四壁荒。

但令吾道在,晚达亦何妨。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