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学有箕裘,晚擢高科仕亦优。
北斗望中心凤阙,西山归处首狐丘。
一封诰尚虚新墓,万卷书还满旧楼。
最是渠南亭子在,黄梅细雨不胜秋。
百年家学有箕裘,晚擢高科仕亦优。
北斗望中心凤阙,西山归处首狐丘。
一封诰尚虚新墓,万卷书还满旧楼。
最是渠南亭子在,黄梅细雨不胜秋。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闻李四顺讣》。邵宝,字国贤,号遵岩,明朝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以学问渊博著称。此诗表达了对友人李四顺去世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生前才华与成就的追忆。
首联“百年家学有箕裘,晚擢高科仕亦优”,赞美了李四顺家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他晚年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暗示其不仅学识渊博,仕途也颇为顺利。
颔联“北斗望中心凤阙,西山归处首狐丘”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北斗星比作中心的皇宫,西山则代表了李四顺的归宿之地。这两句描绘了李四顺生前的辉煌与逝世后归隐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颈联“一封诰尚虚新墓,万卷书还满旧楼”进一步描述了李四顺去世后的情景。一封诰命文书虽已空置在新墓旁,但他的万卷藏书依旧充盈于旧楼之中,寓意着知识与精神的永存。
尾联“最是渠南亭子在,黄梅细雨不胜秋”点明了李四顺生前喜爱的南亭依然存在,而此时正值黄梅时节,细雨绵绵,秋意渐浓,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美好回忆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思与缅怀,同时也体现了邵宝作为文人学者的深厚情感与人文关怀。
龟山载道南,东林遗片席。
绛帐十八年,烟雨丛荆棘。
顾高实倡谋,卜筑弓河侧。
坠绪一线延,书院名仍昔。
一遵白鹿规,辩难皆心得。
性道别毫釐,此志存一息。
门外履常满,庭前雪三尺。
崔巍扇奇祸,灰飞余瓦砾。
天将丧斯文,岂复留六籍。
天未丧斯文,斯固安有宅。
国朝应昌期,鸠工命匠石。
多士讲席余,丽泽皆王泽。
虽非鲁灵光,岁寒见松柏。
明德犹在兹,登堂缅先哲。
吁嗟宗法废,谁复思同源。
菀枯所集异,推解义独敦。
仙池古君子,颜色如春温。
渴慕范公德,葛藟庇本根。
临殁忆亲命,慨已亡诸昆。
勇为恨不早,首倡悲孤存。
所喜犹子贤,成志凭诸孙。
各各补先阙,割腴广仁恩。
同室异秦越,浇俗不可论。
大吏重风谊,绰楔高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