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山喜有台,南瞻北眺两宜哉。
衰翁无事日倾倒,佳客何人时一来。
孤鹤飞鸣知我在,征鸿嘹唳为谁哀。
老来万事如归宿,不为忧愁强把杯。
此地无山喜有台,南瞻北眺两宜哉。
衰翁无事日倾倒,佳客何人时一来。
孤鹤飞鸣知我在,征鸿嘹唳为谁哀。
老来万事如归宿,不为忧愁强把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家铉翁的《九日登瀛台》,表达了作者在瀛台上登高远望的闲适心情和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此地无山喜有台”,写出了瀛台虽无高山之峻,但有平台可供欣赏四周景色,令人感到欣喜。次句“南瞻北眺两宜哉”进一步强调了登台观景的惬意,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望去,都令人心旷神怡。
“衰翁无事日倾倒”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无太多俗务缠身,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佳客何人时一来”则流露出期待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心情,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人际交往的渴望。
“孤鹤飞鸣知我在,征鸿嘹唳为谁哀”通过孤鹤和雁鸟的鸣叫,寓言自己虽然孤独,但仍有知音理解自己的存在,同时也暗含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老来万事如归宿,不为忧愁强把杯”,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老年,将人生看作一种归宿,即使面临忧愁,也不愿勉强饮酒以求忘却,而是坦然接受生活的种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有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西风易水长城道,老泞查牙马频倒。
岸浅桥横路欲平,重向荒寒问遗老。
易水南边是白沟,北人为界海东头。
石郎作帝从珂败,便割燕云十六州。
世宗恰得关南死,点检陈桥作天子。
汉儿不复见中原,当日祸基元在此。
沟上残城有遗堞,岁岁辽人来把截。
酒酣踏背上马行,弯弧更射沟南月。
孙男北渡不敢看,道君一向何曾还。
谁知二百年冤孽,移在江淮蜀汉间。
岁久河乾骨仍满,流祸无穷都不管。
晋家日月岂能长,当时历数从头短。
日暮途穷更著鞭,百年遗恨入荒烟。
九原重怨桑维翰,五季那知鲁仲连。
只向河东作留守,奉诏移官亦何疚。
称臣呼父古所无,万古诸华有遗臭。
《白沟行》【元·郝经】西风易水长城道,老泞查牙马频倒。岸浅桥横路欲平,重向荒寒问遗老。易水南边是白沟,北人为界海东头。石郎作帝从珂败,便割燕云十六州。世宗恰得关南死,点检陈桥作天子。汉儿不复见中原,当日祸基元在此。沟上残城有遗堞,岁岁辽人来把截。酒酣踏背上马行,弯弧更射沟南月。孙男北渡不敢看,道君一向何曾还。谁知二百年冤孽,移在江淮蜀汉间。岁久河乾骨仍满,流祸无穷都不管。晋家日月岂能长,当时历数从头短。日暮途穷更著鞭,百年遗恨入荒烟。九原重怨桑维翰,五季那知鲁仲连。只向河东作留守,奉诏移官亦何疚。称臣呼父古所无,万古诸华有遗臭。
https://shici.929r.com/shici/xFGqn9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