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稳林亭无四邻,背山向水得天真。
风光正及二三月,童子同来六七人。
十日得閒须小醉,一年最好是深春。
鸟声似向花枝说,曾见无怀有此民。
巧稳林亭无四邻,背山向水得天真。
风光正及二三月,童子同来六七人。
十日得閒须小醉,一年最好是深春。
鸟声似向花枝说,曾见无怀有此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春游图景。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远离尘嚣,背山面水,享受着大自然的真谛。正值二三月的春光正好,与几位好友一同前来,共度这美好的时光。
诗中提到“十日得閒须小醉”,表达了在忙碌生活中难得的闲暇时光,应尽情享受,以酒助兴,沉浸在这份难得的轻松与愉悦之中。而“一年最好是深春”则强调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尤其是深春时节最为宜人。
最后两句“鸟声似向花枝说,曾见无怀有此民”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声以情感,仿佛它们在与花枝对话,讲述着远古时代的淳朴生活。这种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古代和谐社会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深敬仰。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
之官别是荣,诏许侍亲行。
温凊自为乐,烟波不算程。
山留丹灶室,俗有故乡情。
无使千年后,空传曲令名。
名位虽卑道自光,讼庭无事俗平康。
帘间尚觉琴床暖,院静偏闻酒瓮香。
养性已知无病染,持廉唯恐有名彰。
主人莫讶暌违远,千仞由来有凤翔。
故乡禾黍世亲稀,中表相寻只有师。
惆怅离怀向何许,鄱阳湖上叶飞时。
陡觉丛岩暗,猿呼山谷应。
山灵不许留,恍惚惊梦醒。
徘徊影零乱,长啸林木震。
入山难出山,迤逦寻仄径。
斜照射西岚,溪流送清听。
袖携鹫岭云,身惹凤林磬。
返棹放鹤亭,晚风吹阵阵。
回顾两高峰,遥锁晚烟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