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清且悲,铁笛缓而惨。
夜深试一闻,千岩万壑淡。
洞箫清且悲,铁笛缓而惨。
夜深试一闻,千岩万壑淡。
这首诗描绘了洞箫与铁笛的音乐效果,以及它们在深夜中回荡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清且悲”和“缓而惨”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乐器音色的特质——前者强调了音乐的清澈与哀愁,后者则突出了旋律的缓慢与凄凉。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限于乐器本身,更延伸至自然景观之中,“夜深试一闻,千岩万壑淡”,意味着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下,即使是千山万壑也仿佛被一种淡淡的哀愁所笼罩,呈现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深邃、幽远的艺术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
胧胧晓月淡,皓皓晨霜耿。
弃马沙金平,步过草池岭。
仰登上层云,俯降入深井。
回潭冷更清,岭树疏逾整。
蹊荒陈叶深,山回微路永。
雪霰迷远空,岚烟护绝境。
关门仅可辨,归涂难具省。
设险得地形,戎丑期远屏。
宁辞满衣雪,曛黑到绝顶。
石浅微溜喧,独觉空山静。
形寂寝逾熟,山白梦方醒。
去路望更遥,陟降怯深泞。
婿水碧于蓝,何由放烟艇。
诃诃诃,栖岩老法师,寄我牧牛颂。
我是人间百岁人,今朝却作婴儿弄。
堪笑其间有一牛,满身变白尾犹黑。
想君不是上上根,教人费尽闲心力。
我昔有一牛,其毛元自白。
如今牛已无,欲求不可得。
蓑笠与鞭绳,同时皆弃掷。
身心无住著,冷坐溪边石。
却问山中人,闲寻牧牛客。
城头鸡一号,浩荡风脚回。
篙师起相呼,牵帆上高桅。
我亦推枕听,波浪声轰豗。
窗间试一觇,万顷银山开。
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
良久天平明,已见金沙堆。
泊舟古庙底,喜色动舆台。
我行正长夏,及此岁律摧。
通籍恨亡补,敢赋归去来。
所至有何忙,妙处姑徘徊。
险阻元自平,鸥鸟亦不猜。
万事有定理,渠谩费安排。
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
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