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鸡一号,浩荡风脚回。
篙师起相呼,牵帆上高桅。
我亦推枕听,波浪声轰豗。
窗间试一觇,万顷银山开。
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
良久天平明,已见金沙堆。
泊舟古庙底,喜色动舆台。
我行正长夏,及此岁律摧。
通籍恨亡补,敢赋归去来。
所至有何忙,妙处姑徘徊。
险阻元自平,鸥鸟亦不猜。
万事有定理,渠谩费安排。
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
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园梅。
城头鸡一号,浩荡风脚回。
篙师起相呼,牵帆上高桅。
我亦推枕听,波浪声轰豗。
窗间试一觇,万顷银山开。
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
良久天平明,已见金沙堆。
泊舟古庙底,喜色动舆台。
我行正长夏,及此岁律摧。
通籍恨亡补,敢赋归去来。
所至有何忙,妙处姑徘徊。
险阻元自平,鸥鸟亦不猜。
万事有定理,渠谩费安排。
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
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园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在洞庭湖畔的所见所感。开篇“城头鸡一号,浩荡风脚回”,便是从宏观角度捕捉到了自然界的动态,展现出一种力量与美的结合。
接着,“篙师起相呼,牵帆上高桅”则描绘了一幅忙碌而又充满活力的画面,人们在风中奋力前行,展示了生活的艰辛和挑战。诗人自己则“推枕听”,静享波浪之声,这种对比强调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差异。
窗间一觇,眼前展开的是“万顷银山”的壮观,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被点亮。这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随后的“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时间流转,“良久天平明”,金沙堆积,这一幕幕变化无常的自然景象,不仅是对眼前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泊舟古庙底,喜色动舆台,是一种静谧与祥和的氛围,而“我行正长夏,及此岁律摧”则透露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通籍恨亡补,敢赋归去来,是诗人对于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这一段落充满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体会。所至有何忙,妙处姑徘徊,则是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纷扰时保持的一份从容不迫。
险阻元自平,鸥鸟亦不猜,是一种顺其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而“万事有定理,渠谩费安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和生命的宿命观,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豁然开朗。
最后,“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园梅,是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简单快乐与自然之美的赞颂。这不仅是诗人的情感表达,也是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肯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情感和美学价值的艺术世界。
七十人稀,尝记得、少陵旧语。
谁知道、五园庵主,寿今如许。
书底青瞳如月样,镜中黑鬓无双处。
与人间、世味不相投,神仙侣。文汉史,诗唐句。
字晋帖,碑周鼓。这千年勋业,一年一部。
晔晔紫芝商隐皓,猗猗绿竹淇瞻武。
问先生、何处更高歌,凭椿树。
连山春雨来,径滑不容足。
行人相攀援,泥泞及马腹。
欲往不得前,野店可投宿。
朝来天宇佳,笑语闻童仆。
宣城半程耳,山路听诘曲。
自别贤主人,三岁如转烛。
应烦倒屣迎,喜气见眉目。
新堂几日成,春酒此时熟。
珠玑倾锦囊,尘埃拂楸局。
上饶千里远,策蹇许追逐。
北归预可料,诗作牛腰束。
异县交游少,邻墙岁月深。
肴蔬长共醉,风雨亦相寻。
去路逾千里,离筵惜寸阴。
功名君努力,衰病我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