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池草梦,几向蓟门生。
御柳迎衣绿,宫花照月明。
山新文豹变,浪暖锦鳞轻。
此度京华里,春风得意鸣。
频年池草梦,几向蓟门生。
御柳迎衣绿,宫花照月明。
山新文豹变,浪暖锦鳞轻。
此度京华里,春风得意鸣。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兄弟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场景与心情,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首句“频年池草梦”,以梦境中的池边草木生长,暗喻时光流逝,岁月更迭,同时也寄托了对兄弟未来学业进步的期盼。接着,“几向蓟门生”一句,通过想象兄弟前往蓟门(古代地名,此处泛指科举考场所在地)的情景,表达了对兄弟即将踏上人生新旅程的感慨。
“御柳迎衣绿,宫花照月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御柳的翠绿与宫花的明艳,在月光的映照下更加鲜明,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也寓意着兄弟在科举之路上将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最终可能获得的成功与荣耀。
“山新文豹变,浪暖锦鳞轻”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兄弟才华与命运的期待。文豹变象征着才华的突飞猛进,锦鳞轻则暗示着兄弟在科举之路上的轻松与自信,预示着他将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如同锦鲤跃出水面一般,脱颖而出。
最后,“此度京华里,春风得意鸣”表达了对兄弟即将在京都(古代指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祝愿。春风得意鸣,形象地描绘了兄弟在考试中取得佳绩后,内心充满喜悦与自豪的情景,预祝他能够在科举之路上春风得意,一举成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达了对兄弟参加科举考试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愿,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知识与功名的重视,以及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短簿祠前月。又随我、春申涧畔,度林穿樾。
谁道孤光今夜减,依旧峥泓映彻。
人尚在、广寒宫阙。
只恐青天偏有意,散霜华、点尽愁人发。
搔首望,素娥窟。孤亭坐久狂歌发。
乱山前、中宵惊起,林端栖鹘。
忆昨吴宫丝管闹,月馆风帘尽揭。
今只有、泉流明灭。
喧寂乘除原似此,算娇歌、妙舞终须歇。
悟此意,是贤达。
一树都如雪。君不见、尊前有客,歌声辛切。
醉倚花魂花欲语,花似笑人愁绝。
我一语、亦为花说。
人既多愁人已瘦,问花何、瘦亦随人折。
相看处、酒休竭。临风细取花重阅。
羡物外、孤高简傲,花中豪杰。
恒怪世人轻比并,浪道檀腮粉颊。
浑不称、此花风骨。
我欲拟之银作铠,趁月明、浴尽三军铁。
神还似,史迁洁。
半艇晴云,两岸疏花,渚禽唤风。
正垣迤江郭,绕篱竹树,零星烟寺,映水帘栊。
棐几明窗,禅床茶磨,天许閒人片刻同。
僧厨绿,是豆香乍摘,笋嫩才烘。何须避世墙东。
有无数前游似梦中。
记当年漫兴,流连花鸟,平生豪气,傲睨云龙。
能几何时,一寒至此,对坐相看鹤发翁。
桃源路,倘渔郎寻到,莫遣云封。
众山排峭壁,西风吼、乱叶打茆庵。
记竹外时逢,拈花迦叶,水边曾值,洗钵瞿昙。
依稀是、鸟啼幽涧北,僧送石桥南。
万壑松飙,王裴名理,半床萝月,支许清谈。
重经春来地,人谁在,祇见霜信初酣。
染就千围桃槲,一路杉楠。
叹电光石火,佛犹如此,山邱华屋,人则何堪。
隐隐前林暝翠,暗结精蓝。
步屧欹斜,向黄叶村边,閒眺晴绿。
水映渔庄,霜明菜圃,阵阵寒鸦落木。远空乍沐。
好峰数点修螺矗。更窅窅、极蒲淡沲,帆影织千幅。
忆昨素舸,汎汎长淮,水凉灯昏,和雁同宿。
梦家乡、西风菰米,炊烟晚斫鲈腮玉。
梦醒苇花声簌簌。
讵意此际,故园泼眼秋光,一杯雪蚁,几枝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