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山排峭壁,西风吼、乱叶打茆庵。
记竹外时逢,拈花迦叶,水边曾值,洗钵瞿昙。
依稀是、鸟啼幽涧北,僧送石桥南。
万壑松飙,王裴名理,半床萝月,支许清谈。
重经春来地,人谁在,祇见霜信初酣。
染就千围桃槲,一路杉楠。
叹电光石火,佛犹如此,山邱华屋,人则何堪。
隐隐前林暝翠,暗结精蓝。
众山排峭壁,西风吼、乱叶打茆庵。
记竹外时逢,拈花迦叶,水边曾值,洗钵瞿昙。
依稀是、鸟啼幽涧北,僧送石桥南。
万壑松飙,王裴名理,半床萝月,支许清谈。
重经春来地,人谁在,祇见霜信初酣。
染就千围桃槲,一路杉楠。
叹电光石火,佛犹如此,山邱华屋,人则何堪。
隐隐前林暝翠,暗结精蓝。
这首《风流子》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锡山庆云庵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词中以“众山排峭壁”开篇,描绘了山峰峻峭、气势磅礴的景象,随后“西风吼、乱叶打茆庵”,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接下来,“记竹外时逢,拈花迦叶,水边曾值,洗钵瞿昙”,词人回忆起往昔与僧侣相遇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依稀是、鸟啼幽涧北,僧送石桥南”,进一步渲染了庵内清幽的环境与僧侣之间的和谐关系。紧接着,“万壑松飙,王裴名理,半床萝月,支许清谈”,词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与向往。
“重经春来地,人谁在,祇见霜信初酣”,词人感慨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只有霜雪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最后,“染就千围桃槲,一路杉楠。叹电光石火,佛犹如此,山邱华屋,人则何堪。隐隐前林暝翠,暗结精蓝”,词人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锡山庆云庵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更蕴含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感悟,体现了陈维崧作为清代词坛大家的深厚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