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晓上人归西湖白阁所居》
《送晓上人归西湖白阁所居》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我忆钱塘雪鬓新,三年东望肺生尘。

那知南浦清湘岸,忽见西湖白阁人。

熟视音姿疑梦寐,便惊风物有精神。

倏然又入千峰去,惆怅孤云野鹤身。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白阁的深情回忆与向往,以及对友人晓上人归隐于此的感慨。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意境。

首句“我忆钱塘雪鬓新”,诗人以“雪鬓”自喻年华已逝,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接着,“三年东望肺生尘”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切思念,仿佛凝望已久,以至于心肺都为之生出尘埃。

“那知南浦清湘岸,忽见西湖白阁人”两句,转折间展现出惊喜之情。诗人未曾料到在南浦清湘之畔,竟意外遇见了西湖白阁的友人,这份意外的重逢,无疑为诗人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慰藉和喜悦。

“熟视音姿疑梦寐,便惊风物有精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仔细端详着友人的音容笑貌,仿佛置身梦境,而眼前的景致也似乎因友人的归来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友情与心灵契合的颂扬。

最后,“倏然又入千峰去,惆怅孤云野鹤身”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羡慕与感慨。友人如同孤云野鹤,自由自在,远离尘嚣,这样的生活状态让诗人既感到羡慕,又略带一丝惆怅。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之情。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次韵汉卿舅腊梅

湘袂朝天紫锦裳,光风微度绛霄香。
寿阳信美无仙骨,空把心情学澹妆。

(0)

次韵李子永见访二首

混俗休超俗,居家似出家。
有为皆影事,无念即生涯。
莫觅安心法,翻成捏目花。
作糜须毂粟,千劫漫炊砂。

(0)

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七首

芜城老藓不知春,忽有柴门月色新。
芝草琅玕无锁钥,自无超俗扣门人。

(0)

次韵朋元、正夫夜饮

歌豪仍作家,弈胜岂徼幸。
莫嗤老非少,乃尚可以逞。
玉瓶引杯长,政尔寒漏永。
二三文章公,共此银烛影。
陈卿得秀句,刘郎一笑领。
羸骖兀残梦,乘坠恍难省。
晓枕讧更潮,俱堕无何境。

(0)

次韵施进之惠紫芝术

山精媒长生,仙理信可诘。
梨枣本寓言,杞菊亦凡质。
幽人爱臞儒,药鼎荐珍物。
绝粒谢烟火,耘苗换肌骨。
摩挲莱芜甑,尘生不须拂。

(0)

次韵袁起岩瑞麦。此麦两岐已黄熟。其间又出

民和神福固其宜,况有仁先四者施。
吴稻即看收再熟,周牟先已秀双岐。
蕙风半老黄金穗,梅雨重春绿玉枝。
乐不可支聊发咏,田间日日是芳时。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