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簿祠前月。又随我、春申涧畔,度林穿樾。
谁道孤光今夜减,依旧峥泓映彻。
人尚在、广寒宫阙。
只恐青天偏有意,散霜华、点尽愁人发。
搔首望,素娥窟。孤亭坐久狂歌发。
乱山前、中宵惊起,林端栖鹘。
忆昨吴宫丝管闹,月馆风帘尽揭。
今只有、泉流明灭。
喧寂乘除原似此,算娇歌、妙舞终须歇。
悟此意,是贤达。
短簿祠前月。又随我、春申涧畔,度林穿樾。
谁道孤光今夜减,依旧峥泓映彻。
人尚在、广寒宫阙。
只恐青天偏有意,散霜华、点尽愁人发。
搔首望,素娥窟。孤亭坐久狂歌发。
乱山前、中宵惊起,林端栖鹘。
忆昨吴宫丝管闹,月馆风帘尽揭。
今只有、泉流明灭。
喧寂乘除原似此,算娇歌、妙舞终须歇。
悟此意,是贤达。
这首《贺新郎》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十六夜晚于惠山泉亭漫步赏月的情景。词中以月为线索,抒发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短簿祠前月”,开篇即以月亮相迎,引出下文对月色的细腻描绘。“又随我、春申涧畔,度林穿樾”,月光伴随词人穿过春申涧旁的树林,展现出月色的流动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谁道孤光今夜减,依旧峥泓映彻”,词人质疑为何人们常说月光会减退,却惊喜地发现月光依然明亮,照亮了山涧,映照着清澈的水波,表现了月光的恒定与不减。“人尚在、广寒宫阙”,词人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月宫之中,与月共舞,表达了对月的向往与亲近之情。“只恐青天偏有意,散霜华、点尽愁人发”,词人担心月光的散落会带走人间的愁绪,表现出对月光的敏感与珍惜。“搔首望,素娥窟”,词人抬头仰望,寻找月宫的位置,体现了对月宫的好奇与探索之心。“孤亭坐久狂歌发”,在孤亭中静坐良久,词人终于忍不住高歌一曲,释放内心的情感。“乱山前、中宵惊起,林端栖鹘”,夜深时分,词人在乱山之间被一只栖息在树梢的鹘鸟惊醒,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忆昨吴宫丝管闹,月馆风帘尽揭”,回忆往昔吴宫的热闹景象,月下的馆舍和风中的帘幕都曾见证过繁华。“今只有、泉流明灭”,如今只有泉水在月光下闪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喧寂乘除原似此,算娇歌、妙舞终须歇”,词人感叹喧嚣与寂静如同月光的明灭,一切美好终将消逝。“悟此意,是贤达”,最终,词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认为能够理解这一切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漫步、思绪万千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死生真不测,祸福竟相连。
方苦冰如裂,旋惊火似煎。
矫揉诚太过,爱护反生愆。
是则偏之害,人情大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