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贺新郎.十六夜步月惠山泉亭》
《贺新郎.十六夜步月惠山泉亭》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贺新郎

短簿祠前月。又随我、春申涧畔,度林穿樾。

谁道孤光今夜减,依旧峥泓映彻。

人尚在、广寒宫阙。

只恐青天偏有意,散霜华、点尽愁人发。

搔首望,素娥窟。孤亭坐久狂歌发。

乱山前、中宵惊起,林端栖鹘。

忆昨吴宫丝管闹,月馆风帘尽揭。

今只有、泉流明灭。

喧寂乘除原似此,算娇歌、妙舞终须歇。

悟此意,是贤达。

(0)
鉴赏

这首《贺新郎》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十六夜晚于惠山泉亭漫步赏月的情景。词中以月为线索,抒发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短簿祠前月”,开篇即以月亮相迎,引出下文对月色的细腻描绘。“又随我、春申涧畔,度林穿樾”,月光伴随词人穿过春申涧旁的树林,展现出月色的流动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谁道孤光今夜减,依旧峥泓映彻”,词人质疑为何人们常说月光会减退,却惊喜地发现月光依然明亮,照亮了山涧,映照着清澈的水波,表现了月光的恒定与不减。“人尚在、广寒宫阙”,词人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月宫之中,与月共舞,表达了对月的向往与亲近之情。“只恐青天偏有意,散霜华、点尽愁人发”,词人担心月光的散落会带走人间的愁绪,表现出对月光的敏感与珍惜。“搔首望,素娥窟”,词人抬头仰望,寻找月宫的位置,体现了对月宫的好奇与探索之心。“孤亭坐久狂歌发”,在孤亭中静坐良久,词人终于忍不住高歌一曲,释放内心的情感。“乱山前、中宵惊起,林端栖鹘”,夜深时分,词人在乱山之间被一只栖息在树梢的鹘鸟惊醒,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忆昨吴宫丝管闹,月馆风帘尽揭”,回忆往昔吴宫的热闹景象,月下的馆舍和风中的帘幕都曾见证过繁华。“今只有、泉流明灭”,如今只有泉水在月光下闪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喧寂乘除原似此,算娇歌、妙舞终须歇”,词人感叹喧嚣与寂静如同月光的明灭,一切美好终将消逝。“悟此意,是贤达”,最终,词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认为能够理解这一切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漫步、思绪万千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十六

随园主性灵,其实工涂泽。

刻划韩冬郎,乃有天真阁。

(0)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一

玄珠遁太虚,云龙起相逐。

钩入珊网时,怡然媚幽独。

(0)

扬州怀古十六首·其八

绿阴深处鹧鸪啼,满目苍凉望欲迷。

昔日使君修禊地,虹桥飞跨夕阳西。

(0)

六十自述四首·其三

江湖浪迹老风尘,权借行窝寄此身。

愤世但谋千日醉,卖文不救一家贫。

叩门问字停车客,让坐清谈入幕宾。

只有二三知己共,好携蜡屐访诗人。

(0)

塞上曲五首·其四

闺梦感千春,封侯骨已尘。

笳悲出塞曲,石化望夫身。

属国终逃汉,长城痛筑秦。

至今阴岭雪,犹照远征人。

(0)

二十六日朔风逾紧小女捧盆就火俄闻窸窣声,启视则虫焦矣。此虫不死于寒反死于热,不特予不及料,即虫亦不自料也。再赋此唁之

死生真不测,祸福竟相连。

方苦冰如裂,旋惊火似煎。

矫揉诚太过,爱护反生愆。

是则偏之害,人情大抵然。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