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都如雪。君不见、尊前有客,歌声辛切。
醉倚花魂花欲语,花似笑人愁绝。
我一语、亦为花说。
人既多愁人已瘦,问花何、瘦亦随人折。
相看处、酒休竭。临风细取花重阅。
羡物外、孤高简傲,花中豪杰。
恒怪世人轻比并,浪道檀腮粉颊。
浑不称、此花风骨。
我欲拟之银作铠,趁月明、浴尽三军铁。
神还似,史迁洁。
一树都如雪。君不见、尊前有客,歌声辛切。
醉倚花魂花欲语,花似笑人愁绝。
我一语、亦为花说。
人既多愁人已瘦,问花何、瘦亦随人折。
相看处、酒休竭。临风细取花重阅。
羡物外、孤高简傲,花中豪杰。
恒怪世人轻比并,浪道檀腮粉颊。
浑不称、此花风骨。
我欲拟之银作铠,趁月明、浴尽三军铁。
神还似,史迁洁。
这首词以梅花为主题,描绘了梅花的洁白与孤高,以及与世人的不同。词人通过与梅花的对话,表达了对梅花品格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
词的开头“一树都如雪”,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洁白无瑕,如同雪花一般。接着,“君不见、尊前有客,歌声辛切”,通过旁观者的视角,展现了人们在梅花前的感慨和歌声中的辛酸,暗示了梅花的孤独与寂寞。
“醉倚花魂花欲语,花似笑人愁绝”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梅花人格化,赋予其情感,表现了梅花与人的互动,以及梅花对人的愁绪的理解与回应。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我一语、亦为花说”一句,词人直接介入,以自己的话语为花代言,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的交流,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独特性格的认同和赞美。
“人既多愁人已瘦,问花何、瘦亦随人折”两句,通过对比人与花的状态,揭示了人世间的情感与自然界的物态之间的关联,强调了人的情感对自然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相看处、酒休竭”一句,词人邀请友人在赏梅时饮酒,但又提醒不要过度,体现了对生活的适度享受和对自然美景的珍惜。
“临风细取花重阅”一句,词人建议在微风中细细品味梅花之美,强调了赏花的细致与深入,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羡物外、孤高简傲,花中豪杰”几句,词人表达了对梅花独立不群、高洁自守品质的钦佩,将其视为花中的佼佼者,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
“恒怪世人轻比并,浪道檀腮粉颊”两句,词人批评了世人对梅花的肤浅理解和错误评价,指出他们未能真正理解梅花的内在美和精神价值。
“浑不称、此花风骨”一句,强调了梅花的风骨与世人对它的评价不符,表达了词人对梅花品格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评价。
“我欲拟之银作铠,趁月明、浴尽三军铁”几句,词人想象自己将梅花比作披上银甲的勇士,在月光下洗尽尘埃,象征着梅花的坚韧与纯洁,进一步强化了梅花的英雄气概。
“神还似,史迁洁”一句,词人将梅花的精神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司马迁相比,赞扬了梅花的高尚品德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对梅花的崇高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赞美,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群经载圣道,昭揭如日星。
秦火一何烈,烧燔灭其形。
汉儒事掇拾,区区补残零。
虽然有遗阙,其功亦已宏。
唐世尚文学,君臣益留情。
琬琰刻文字,后先十三经。
谓兹金石坚,不与竹帛并。
自从东都后,此刻最为精。
罗列黉舍内,奎壁映晶莹。
我言金与石,有时亦销崩。
有形必有弊,斯理讵难徵。
安知圣人道,所托非所凭。
天地其终始,猗欤罔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