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杂诗十首·其七》
《长安杂诗十首·其七》全文
元 / 王祎   形式: 古风

群经载圣道,昭揭如日星。

秦火一何烈,烧燔灭其形。

汉儒事掇拾,区区补残零。

虽然有遗阙,其功亦已宏。

唐世尚文学,君臣益留情。

琬琰刻文字,后先十三经。

谓兹金石坚,不与竹帛并。

自从东都后,此刻最为精。

罗列黉舍内,奎壁映晶莹。

我言金与石,有时亦销崩。

有形必有弊,斯理讵难徵。

安知圣人道,所托非所凭。

天地其终始,猗欤罔能名。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长安杂诗十首(其七)》,主要探讨了经典文献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诗中以“群经载圣道”起笔,强调经典承载着神圣的教诲,犹如日月星辰般光明。然而,秦朝焚书坑儒的残酷行为几乎毁灭了这些典籍。汉代学者虽尽力搜集残篇断简,虽不完备,但其贡献巨大。

唐朝崇尚文治,尤其重视经学,刻制了十三经,认为这些石刻文字比竹简更坚固,尤其是东都以后的版本更为精良。然而,诗人指出即使是金石也有消亡之时,世间万物皆有衰败之理。他暗示,圣人的教诲并非仅依赖物质载体,而是超越物质的永恒真理。最后,诗人感叹天地循环,圣道的真谛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兴衰,表达了对经典传承与物质载体局限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哲学思考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王祎
朝代:元   字:子充   籍贯:义乌来山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早秋登龙门城楼二首·其一

朔塞楼频倚,新秋天乍晴。

云山兼日色,鼓角带边声。

路有元人辙,台馀汉将名。

杨公石柱在,极目旧开平。

(0)

戏题三角亭三首·其一

茅亭独面东,想像总无同。

形出方圆外,数兼天地中。

联诗宜石鼎,讲道去尸虫。

混世当如此,宁论拙与工。

(0)

子游旧宅

列国雄吞际,人材北学难。

凄凉吴邑里,惆怅鲁衣冠。

旧宅归蓬颗,新祠倚杏坛。

一桥通夹巷,蔽井树阴寒。

(0)

次京口

北固山如画,南徐月上初。

烟消秋水阔,霜重晚林疏。

台榭千年丽,江山百战馀。

兴亡总陈迹,搔首独躇蹰。

(0)

送陈参议彝训归永丰

朱衣赤带众称宜,归去乡园鬓似丝。

词翰久为黄阁重,姓名今许白鸥知。

清泉绿树行吟处,倦鸟閒云坐对时。

林下日长多故老,短筇相过自深期。

(0)

海上述事·其三

忆昔扁舟过洞庭,长怀七十二峰青。

三年跅弛吴中客,十载漂流水上萍。

作赋便思招海贾,移文无复愧山灵。

碧天寥阒秋如洗,愿借仙家白凤翎。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