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隐人何处,佳城此郁盘。
玉棺曾驻马,碧树总栖鸾。
地引山灵合,天分海气寒。
谁怜庐墓意,千古共悲看。
真隐人何处,佳城此郁盘。
玉棺曾驻马,碧树总栖鸾。
地引山灵合,天分海气寒。
谁怜庐墓意,千古共悲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深藏于山野间的隐秘墓园,通过对墓园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其独特的宁静与庄严。首句“真隐人何处”以问句形式开篇,引出对墓主人身份的遐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接着,“佳城此郁盘”点明墓园所在之地,用“郁盘”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墓地四周植被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静谧形成对比。
“玉棺曾驻马”一句,通过想象墓主人下葬时的庄重仪式,使用“玉棺”这一象征高贵与纯洁的物品,以及“驻马”这一动作,强调了墓园的神圣与庄重。接下来,“碧树总栖鸾”则进一步渲染了墓园的自然之美,将墓园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鸾鸟栖息于碧树之上,更添了几分仙气与祥和。
“地引山灵合,天分海气寒”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灵与海气赋予生命,描绘出墓园与天地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山灵与海气的互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墓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力量。
最后,“谁怜庐墓意,千古共悲看”表达了对墓主人及其家族情感的深切同情与怀念,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历史长河之中,使得这份哀思跨越时空,成为永恒的记忆。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缅怀的深情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秦王遣使登蓬莱,海山不见楼船回。
汉王自吸九霄露,凌空为筑仙人台。
仙人独立霄汉顶,俯视人间沸如鼎。
武皇欲火正薰天,一滴何曾酌清冷。
昆池既凿鱼龙开,滇国自献真龙媒。
偷桃小儿诚戏谑,青鸟未必瑶池来。
茂林草树秋萧索,火井冰寒厚三尺。
仙人辞汉出宫门,清泪如澌愁不得。
今此旅况百不堪,把卷胜与时人谈。
老僧看经但遮眼,奇思奥义时微参。
多年意绪忽感触,欣然谏果初回甘。
得意径欲与人语,口对俗客如三缄。
古人之心适余意,及其圣处令余残。
虽云此其糟粕耳,无穷义蕴此中含。
无言之言在神会,文字有味谁能芟。
每忆銮江校书日,日入秘阁披琅函。
迫于程限难悉记,精妙字字中心谙。
异味罗列促亟食,不及咀嚼逾令馋。
轻舟下峡爱山水,过眼恨不容幽探。
人情所恋孰不尔,空花变灭怜优昙。
得窥宝藏意已快,欲尽携取宁非贪。
近来观书聊适意,倦即掩卷无余监。
虞卿穷愁偏好事,笑余困顿慵且憨。
毕竟于此犹未厌,又闻谯鼓声谭谭。
《观书》【清·张葆光】今此旅况百不堪,把卷胜与时人谈。老僧看经但遮眼,奇思奥义时微参。多年意绪忽感触,欣然谏果初回甘。得意径欲与人语,口对俗客如三缄。古人之心适余意,及其圣处令余残。虽云此其糟粕耳,无穷义蕴此中含。无言之言在神会,文字有味谁能芟。每忆銮江校书日,日入秘阁披琅函。迫于程限难悉记,精妙字字中心谙。异味罗列促亟食,不及咀嚼逾令馋。轻舟下峡爱山水,过眼恨不容幽探。人情所恋孰不尔,空花变灭怜优昙。得窥宝藏意已快,欲尽携取宁非贪。近来观书聊适意,倦即掩卷无余监。虞卿穷愁偏好事,笑余困顿慵且憨。毕竟于此犹未厌,又闻谯鼓声谭谭。
https://shici.929r.com/shici/WJN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