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寻真境,云标启梵宫。
绿沉消夏气,红艳夺春工。
岭色含朝旭,岩声乱夕空。
坐来林月上,凉思满房栊。
物外寻真境,云标启梵宫。
绿沉消夏气,红艳夺春工。
岭色含朝旭,岩声乱夕空。
坐来林月上,凉思满房栊。
这首明代诗人徐繗的《避暑东湖寺》描绘了诗人于寺中避暑时所见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物外寻真境”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寻求宁静心境的向往,暗示了寺庙环境的清幽。接下来,“云标启梵宫”描绘了寺庙高耸入云,仿佛仙境般的景象。
“绿沉消夏气”写出了绿色植被带来的清凉感,消解了夏日的炎热,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红艳夺春工”则赞美了寺中可能有的花朵盛开,其色彩鲜艳,仿佛春天的美景重现。
“岭色含朝旭”描绘了山岭在朝阳照耀下的绚丽景色,而“岩声乱夕空”则通过傍晚时分的嘈杂岩声,反衬出寺庙周围的宁静。最后两句“坐来林月上,凉思满房栊”,诗人静坐寺中,欣赏着月升林梢,感受到凉意与深沉的思考,流露出内心的平静与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湖寺的避暑胜景,寓情于景,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感悟。
酗狼郑伯有,彊死能为厉;
况于忠义士,魂气孰能制!
吾师建义旗,激烈兼恺悌;
将士争用命,四海望攸系。
乃触同舟忌,狂猘忽反噬;
身首葬鱼腹,举家就歼殪。
当时天地昏,一军皆流涕;
谓宜排九关,疾呼诉上帝。
顷刻伸显戮,用以警人世;
夫何十馀载,皂白全奄翳。
凶人蕃子孙,仍保首领毙;
将无应运生,天实钟其戾。
抑种罪业深,厥报在后裔。
赫赫与梦梦,劳人长引睇。
萍老枯根在,风约小池塘。
暮天如此摇落,朔雁莫南翔。
安排青荧灯火,对我纸窗竹屋,百四十年长。
诸史满前列,与语不凄凉。头早白,人老矣,病支床。
浮云天际舒卷,差胜利名场。
罗氏鹤林玉露,孙氏藤阴杂记,时草雨三行。
富贵本泥土,不易此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