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梦五老,翱翔绿云中。
濯足银汉水,上与天门通。
仙人坐中峰,手持玉芙蓉。
邀我吹鸾笙,相期入空濛。
清猿夜啼月,梦回迥寥绝。
遥遥紫霞想,忽若千年别。
昔向梦中见,今从堂上看。
林峦如夙契,烟翠生高寒。
天风飒然来,颇觉衣裳单。
恍如陶弘景,置我长松间。
此境何时游,我梦难再续。
怅望九叠屏,白云满空谷。
我昔梦五老,翱翔绿云中。
濯足银汉水,上与天门通。
仙人坐中峰,手持玉芙蓉。
邀我吹鸾笙,相期入空濛。
清猿夜啼月,梦回迥寥绝。
遥遥紫霞想,忽若千年别。
昔向梦中见,今从堂上看。
林峦如夙契,烟翠生高寒。
天风飒然来,颇觉衣裳单。
恍如陶弘景,置我长松间。
此境何时游,我梦难再续。
怅望九叠屏,白云满空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向往与追忆,以及在梦境中与仙人共游的奇妙体验。开篇“我昔梦五老,翱翔绿云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五老峰在绿云中翱翔,仿佛置身仙境。接着“濯足银汉水,上与天门通”,诗人想象自己在银河水中洗涤,直抵天门,展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仙人坐中峰,手持玉芙蓉。邀我吹鸾笙,相期入空濛”几句,生动地刻画了与仙人的相遇,仙人坐在山峰之上,手持玉芙蓉,邀请诗人吹奏鸾笙,一同进入缥缈的仙境,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清猿夜啼月,梦回迥寥绝。遥遥紫霞想,忽若千年别”则通过夜猿的啼声和对紫霞的遐想,表达了梦境的短暂与现实的遥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昔向梦中见,今从堂上看。林峦如夙契,烟翠生高寒”转而回到现实,诗人从堂上再次看到庐山的景色,与梦境中的景象相呼应,林峦仿佛是旧日的约定,烟雾缭绕,透露出高寒的气息。
“天风飒然来,颇觉衣裳单。恍如陶弘景,置我长松间”描绘了天风的凛冽,让人感到衣裳单薄,仿佛自己置身于陶弘景的长松之间,进一步强化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最后,“此境何时游,我梦难再续。怅望九叠屏,白云满空谷”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再次体验梦境的遗憾,以及对庐山美景的深深怀念,以九叠屏和满谷的白云作为结语,既是对庐山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问讯梅花,早春消息残寒外。
小窗儿女自团圞,幽恨凭谁解。往事思量莫再。
隔朦胧、金炉翠霭。为谁诗鬓,苦恨消磨,年年春在。
鬯好屠苏,引杯不分愁如海。
椒红柏绿总依然,谁念朱颜改。梦里风云万态。
作兰夜、笙歌一派。此时情味,减了年时,东阳腰带。
绿意隐汀沙,雪痕消、又润村村酥雨。
山晓睡容酥,斜阳外、深浅青无重数。
飞飞蝴蝶,荒庭也是春来处。
千里相思谁种出,搀了二分尘土。
年年空怨裙腰,甚愁根欲刬、东风未许。
接岸绿波平,销魂事、第一送君南浦。莺啼几度。
凭高不见天涯路。
陌上闲花开落后,多少马蹄归去。
枝亚野桥斜,香暗岩扉迥。
瘦出花南几尺山,一坞苍苔静。
梦老石生芝,开眼皆奇景。
大好青山玉树埋,明月前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