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不见君,见君骨仍瘦。
形体消岁年,岂独裳衣旧?
往岁人中聚,中情两未究。
今与结绸缪,君味真醇酎。
万物日动摇,谁似太行寿?
开门揖太行,苍翠自天构。
尔我复何为,憔悴尘中走?
三载不见君,见君骨仍瘦。
形体消岁年,岂独裳衣旧?
往岁人中聚,中情两未究。
今与结绸缪,君味真醇酎。
万物日动摇,谁似太行寿?
开门揖太行,苍翠自天构。
尔我复何为,憔悴尘中走?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孔继鑅所作的《赠别姚燮诗(其一)》,通过诗人与友人姚燮的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三载不见君,见君骨仍瘦”,描绘了三年未见,再次相见时友人身形依旧消瘦的情景,既是对友人身体状况的关切,也暗含着对时光无情的感叹。接着,“形体消岁年,岂独裳衣旧?”进一步强调了岁月的流逝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衣物上,更是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身心。
“往岁人中聚,中情两未究”回忆了过去相聚时的种种,却未能深入探讨彼此内心深处的情感,留下了遗憾。而“今与结绸缪,君味真醇酎”则表达了当前重逢时的喜悦与珍惜,将友情比作醇厚的酒,寓意深厚而珍贵。
“万物日动摇,谁似太行寿?”面对世事的不断变化,诗人以太行山的长久存在来比喻永恒不变的友情,凸显了友情的坚韧与不朽。最后,“开门揖太行,苍翠自天构。尔我复何为,憔悴尘中走?”诗人以开门迎接太行山的景象,象征着打开心灵的大门,接纳自然的美好与友情的力量,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疲惫,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深情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考。
今日真当烂醉时,丁床搔首便吟诗。
拟斟白蚁元来少,旋典青蚨亦未迟。
万事茫茫先卯饮,一家草草仅晨炊。
纸窗日上微风冷,斜倚危楼有所思。
先祖八十四,卒予生之年。
先父五十六,予甫三岁焉。
厥今七十叟,万死偶获全。
过父岂不愧,逮祖恐未然。
初学晚颇进,粗亦窥圣贤。
常感知己恩,不报负我冤。
梦寐此心明,暗室如青天。
无田与儿孙,未为无所传。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
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
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
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