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篱边菊,来乘海上槎。
一官远如客,九日倍思家。
风雨亲朋阔,沅湘道路赊。
凭高搔短发,吟望不胜嗟。
久别篱边菊,来乘海上槎。
一官远如客,九日倍思家。
风雨亲朋阔,沅湘道路赊。
凭高搔短发,吟望不胜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景英所作的《九日》。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地,重阳佳节之际,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的情境。
首句“久别篱边菊”,以“篱边菊”象征故乡的自然风光和温馨回忆,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接着,“来乘海上槎”,借用了“海上扁舟”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生活状态,与首句形成对比,强化了离乡背井的孤独感。
“一官远如客”,点明诗人虽身在官场,但内心却如同游子一般,远离家乡,孤身一人。紧接着,“九日倍思家”,直抒胸臆,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风雨亲朋阔,沅湘道路赊”,通过描述恶劣的天气和遥远的道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亲朋好友相隔千里的无奈与孤独。这里的“沅湘”泛指南方地区,暗示诗人可能身处南方,与亲人相距甚远。
最后,“凭高搔短发,吟望不胜嗟”,诗人登高远眺,面对着无尽的思念与感慨,不禁搔首长叹。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重阳佳节时的思乡之情,以及对亲人和家乡的深深眷恋。
谁道虹桥路不通,犹传仙蜕锦函中。
金鸡故乱钟声早,玉女遥悬镜影空。
九曲棹歌嘘夜月,一横铁笛起秋风。
石门烟雨天游晚,合与疏灯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