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定犹忘相行深,种华当向此中生。
坐禅只恐人无證,得旨须教矿作金。
泰定犹忘相行深,种华当向此中生。
坐禅只恐人无證,得旨须教矿作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对六祖慧能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与表达。通过“泰定犹忘相行深,种华当向此中生”两句,诗人描绘了在宁静与定心的状态下,内心深处的智慧如同花朵般自然生长,寓意着禅修者在静默中逐渐开悟,内在的智慧得以显现。
接着,“坐禅只恐人无證,得旨须教矿作金”则进一步阐述了禅修的目的与意义。诗人认为,通过坐禅修行,人们能够达到内心的证悟,将原本混沌不明的思想转化为如同黄金般珍贵的智慧。这里“证”字强调了通过实践获得真知,而“矿作金”则形象地比喻了从无知到智慧的转变过程,即通过修行将内在的“矿石”提炼为“黄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黄裳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修行与智慧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诗人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修,以期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提升。
芳节欲云晏,游遨乐相从。
高阁照丹霞,飗飗含远风。
寂寥氛氲廓,超忽神虑空。
旭日霁皇州,岧峣见两宫。
嵩少多秀色,群山莫与崇。
三川浩东注,瀍涧亦来同。
阴阳降大和,宇宙得其中。
舟车满川陆,四国靡不通。
旧堵今既葺,庶氓亦已丰。
周览思自奋,行当遇时邕。
金茎孤峙兮凌紫烟,汉宫美人望杳然。
通天台上月初出,承露盘中珠正圆。
珠可饮,寿可永,武皇南面曙欲分。
从空下来玉杯冷,世间綵翠亦作囊。
八月一日仙人方,仙方称上药。
静者服之常绰约,柏梁沈饮自伤神,犹闻驻颜七十春。
乃知甘醲皆是腐肠物,独有淡泊之水能益人。
千载金盘竟何处,当时铸金恐不固。
蔓草生来春复秋,碧天何言空坠露。
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
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
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
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
暝色起烟阁,沈抱积离忧。
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
空宇感凉至,颓颜惊岁周。
日夕游阙下,山水忆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