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前后簇双旌,暇日城南取次行。
因到小园寻胜事,更于野寺畅幽情。
联翩别乘同歌吹,落拓閒民亦兕觥。
元祐相家文物在,唤回洛社旧升平。
溪山前后簇双旌,暇日城南取次行。
因到小园寻胜事,更于野寺畅幽情。
联翩别乘同歌吹,落拓閒民亦兕觥。
元祐相家文物在,唤回洛社旧升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游历的情景,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首句“溪山前后簇双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山水环绕、旌旗飘扬的壮丽景象,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接着,“暇日城南取次行”则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表现了诗人利用闲暇时光,漫步于城南山水之间的悠闲生活状态。
“因到小园寻胜事,更于野寺畅幽情”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小园中的胜景和野寺中的幽情,不仅满足了他对美的追求,也让他在喧嚣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联翩别乘同歌吹,落拓閒民亦兕觥”描绘了一幅众人欢聚、歌声相伴的画面,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在自然与艺术中共同寻找快乐的精神。这里的“落拓閒民”虽是借指,却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最后,“元祐相家文物在,唤回洛社旧升平”两句,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元祐年间,北宋文化繁荣,政治清明,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当下社会能够重现往昔和谐盛世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友情的颂扬以及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山色淡何处,都在渺茫中。
白云千缕万缕,忽现又还封。
如此风光休误,只合焚香煮茗,相对抚丝桐。
古寺隐林杪,依约度疏钟。倚危栏,舒远目,意无穷。
乱鸦阵阵归去,鸟道暗相通。
岭畔丹枫落去,陌上绿杨调尽,晚节羡苍松。
抚景一长啸,幽思付归鸿。
残月黄昏。看花摇幽砌,风递微凉。
无言当薄暮,小立怯空廊。
情滴滴,泪双双,缩地竟何方。
望眼穿、山遥水杳,人远天长。推心知好难偿。
记临歧数语,回首神伤。新愁偏叠叠,旧事梦茫茫。
魂已断,意难忘。辘轳百回肠。
谅此恨、人间谁解,稽首慈航。
寒生银粟,屋翻雪浪,璧光零乱云头。
见明珠千斛,■菟如邮。
桂湿扶疏影,裁纨扇、碧衬蟾钩。
北堂牖,西园飞盖,东鄙思抽。悠悠。
一声笛也,吹落了梅花,浑是悲秋。
念素蛾睡起,玉锁琼楼。
剩有乘风鹏翼,好借我、骑去遨游。
傲游处,冰轮碾玉,万古常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