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淡何处,都在渺茫中。
白云千缕万缕,忽现又还封。
如此风光休误,只合焚香煮茗,相对抚丝桐。
古寺隐林杪,依约度疏钟。倚危栏,舒远目,意无穷。
乱鸦阵阵归去,鸟道暗相通。
岭畔丹枫落去,陌上绿杨调尽,晚节羡苍松。
抚景一长啸,幽思付归鸿。
山色淡何处,都在渺茫中。
白云千缕万缕,忽现又还封。
如此风光休误,只合焚香煮茗,相对抚丝桐。
古寺隐林杪,依约度疏钟。倚危栏,舒远目,意无穷。
乱鸦阵阵归去,鸟道暗相通。
岭畔丹枫落去,陌上绿杨调尽,晚节羡苍松。
抚景一长啸,幽思付归鸿。
这首《水调歌头》由清代诗人于晓霞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中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山色的缥缈与云烟的变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山色淡何处,都在渺茫中”开篇即展现出山色的朦胧之美,仿佛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接着,“白云千缕万缕,忽现又还封”进一步描绘了云的变化无常,时而轻盈飘逸,时而厚重遮蔽,赋予画面动态感和层次感。
“如此风光休误,只合焚香煮茗,相对抚丝桐”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与欣赏,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焚香、煮茶、弹琴来寄托情感,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古寺隐林杪,依约度疏钟”则将视线转向远处,古寺在高树梢间隐约可见,钟声悠扬,增添了几分禅意与神秘感。接下来的“倚危栏,舒远目,意无穷”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万千的情景,展现了其深邃的内心世界。
“乱鸦阵阵归去,鸟道暗相通”通过乌鸦归巢的场景,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同时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最后,“岭畔丹枫落去,陌上绿杨调尽,晚节羡苍松”则以枫叶的凋零与杨柳的褪色,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衰败,但诗人却以“晚节羡苍松”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乱云碾破苍龙璧,自言鏖战无勍敌。
一朝倒垒空壁来,似觉人马俱辟易。
我家文开如此儿,客欲造门忧水厄。
酒兵先已下愁城,破睡论功如破贼。
惟君盛气敢争衡,重看鸣鼍斗春色。
老钝安能济中兴,知君此意每推诚。
邦人虽喜天心格,农夫预忧禾耳生。
秋后竹阴侵簟冷,梦回蛩响杂阶声。
雨溪自昔传佳咏,云水相依夜自明。
忆向栖霞宫里宿,论文独喜子相过。
酒酣尚觉初心在,岁晚其如别思何。
官比广文还较冷,诗疑司业不争多。
友生许予尝如此,更问旁人果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