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破山寺》
《破山寺》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招提清绝冠诸方,溪绕山围胜气藏。

好在池塘存旧址,依然花木隐禅房。

风生殿阁元无暑,雨后松篁自有香。

日暮不教清兴尽,更登绝顶瞰微茫。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破山寺的清幽与静谧之美。首联“招提清绝冠诸方,溪绕山围胜气藏”以“清绝”二字开篇,点明破山寺环境之清雅独特,溪流环绕,山峦环抱,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颔联“好在池塘存旧址,依然花木隐禅房”则通过池塘和花木的描写,展现了寺院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景象,暗示着禅宗修行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颈联“风生殿阁元无暑,雨后松篁自有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清凉与宁静,即使是在炎热的夏日,殿阁之中也仿佛自有一股凉意;而雨后的松竹散发出的香气,更是增添了几分禅意。尾联“日暮不教清兴尽,更登绝顶瞰微茫”表达了诗人对破山寺的喜爱之情,即便日落时分,仍不愿离去,而是选择登上山顶,欣赏那朦胧的景色,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禅宗精神的追求融为一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破山寺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客子吟·其七

奋飞不到华盖傍,解渴亟思琼蕊浆。

喁喁赤子尽菜色,司命觏此应烦伤。

青蛉引骖龙上骧,径欲因之叫紫皇。

小臣劳瘁无所求,甘澍一尺生春阳,安得发声为汝长。

(0)

岁暮杂感·其四

练饷人皆罄积储,算缗利早尽舟车。

司农屡变输将法,古史空存食货书。

纡策风云仍仰屋,榷关山海又成墟。

还闻款敌需缯帛,虚牝黄金恨有余。

(0)

登犊山望太湖

我闻兹山本名胜,具区襟带争其盛。

山光水色相澄鲜,载酒频游探奇境。

我抱抑郁无由开,酒酣走上糟邱台。

幽岩古洞与世异,置身恍惚登蓬莱。

一回凭眺极游目,迷离万顷潮初足。

吴艭一叶欲浮天,笑狎群鸥入空绿。

波涛汹涌绝不停,山亦作势如相迎。

山何相迎不可让,倾耳都作风霆声。

须臾日暮山凝碧,千里无痕水天白。

醉呼明月湖上来,照我山中倦游客。

(0)

黄焦石

后园黄焦石,厥癞如虾蟆。

古柏覆其顶,苍苔布其窊。

石脚何所有,纂纂楙木瓜。

石缝何所有,黄黄蘹香花。

初来治兹圃,地瘠不可铧。

辛勤我母力,十年拥粪渣。

不知鋊几锄,硌确化为畬。

秋分摘番椒,夏至区紫笳。

小满拔葱蒜,端阳轩头麻。

头上覆尺巾,细意毫不差。

时来憩石上,汗泚慈色加。

指麾小儿女,亦学事作家。

观之不如意,复起为补苴。

旧时值坐处,尘涴风与爬。

尔来三四年,荒翳藏蛇蛙。

独拨莽中觅,陨涕至日斜。

(0)

卑耳溪

寒溪绕山曲,载雪理短榜。

一泓空水鲜,终古夕阳映。

传闻齐小白,弭节此发令。

引满欲援弓,涉浅未没胫。

太公昔表海,赐履戒兼并。

墨胎祀忽诸,夫岂先王命。

柰何勤远略,不务德修行。

将无俞儿神,现像以示儆。

右袪走马前,直以回驭请。

元祖见角端,耶律论乃正。

仲父侈谀词,阿顺得毋佞。

古欺受千载,兹覆发谁听。

王霸几战争,山水仍绿净。

吾意澹忘言,溪流与无竞。

(0)

九藤杖

沧江龙子卓水立,飞上青天爪甲湿。

壶公伸手攫龙回,云归雨歇千山碧。

昔日为竹骑长房,今日为藤扶颠张。

是杖是龙那可测,精光炯炯千夫强。

归来行脚半天下。倦卧匡床保婴姹。

有客肩藤款荜门,健仆依依随长者。

青城大峨花冥冥,五岳四镇苍然青。

便欲登峰观日出,径跨长虬横海溟。

游山有福未易得,到处且寻诗酒客。

黄发友人今在无,绰约仙娥方食息。

与君邂逅亦前缘,慎勿奔腾思舍旃。

杖乡杖国知何似,试量佛顶谁媸妍。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