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生银粟,屋翻雪浪,璧光零乱云头。
见明珠千斛,■菟如邮。
桂湿扶疏影,裁纨扇、碧衬蟾钩。
北堂牖,西园飞盖,东鄙思抽。悠悠。
一声笛也,吹落了梅花,浑是悲秋。
念素蛾睡起,玉锁琼楼。
剩有乘风鹏翼,好借我、骑去遨游。
傲游处,冰轮碾玉,万古常浮。
寒生银粟,屋翻雪浪,璧光零乱云头。
见明珠千斛,■菟如邮。
桂湿扶疏影,裁纨扇、碧衬蟾钩。
北堂牖,西园飞盖,东鄙思抽。悠悠。
一声笛也,吹落了梅花,浑是悲秋。
念素蛾睡起,玉锁琼楼。
剩有乘风鹏翼,好借我、骑去遨游。
傲游处,冰轮碾玉,万古常浮。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月》由清代诗人顾静和所作,描绘了一幅冬夜月色下的凄美景象。
开篇“寒生银粟,屋翻雪浪,璧光零乱云头”,以“银粟”形容冬日之寒,以“雪浪”比喻飘落的雪花,形象地勾勒出冬夜的寒冷与雪景的壮丽。接着“璧光零乱云头”则描绘了月光在云层中穿行,散落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见明珠千斛,■菟如邮”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满天繁星比作千斛明珠,将月亮比作邮票上的图案,既展现了星空的璀璨,又赋予了月亮独特的艺术形象。
“桂湿扶疏影,裁纨扇、碧衬蟾钩”描绘了桂花在湿润的月光下摇曳生姿,如同碧绿的纨扇衬托着圆月,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充满了诗意。
“北堂牖,西园飞盖,东鄙思抽”则通过空间的转换,展现了不同地点的月色景象,北堂的窗户、西园的飞盖、东鄙的思绪,都与月光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深深眷恋。
“悠悠。一声笛也,吹落了梅花,浑是悲秋”一句,以笛声引出梅花的凋零,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念素蛾睡起,玉锁琼楼”则将月光下的女子比作素蛾,居住在玉锁琼楼之中,既美丽又神秘,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最后,“剩有乘风鹏翼,好借我、骑去遨游。傲游处,冰轮碾玉,万古常浮”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超脱的心境,想象自己如同大鹏鸟一般,乘风翱翔于月光之下,享受永恒的自由与美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月夜的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长涂并江沙,我行颇寂寥。
登高望西南,群山如涌潮。
崩腾势相排,又如群马骄。
磕山乃孤峙,坐受群山朝。
云斜复烟横,助尔干碧霄。
虚气信所聚,神物不汝遥。
有龙窟其趾,贝珠丽宫醮。
丰凶执其柄,祷襘走黎苗。
胡为今兹旱,不能泽枯焦。
史巫岁纷若,无乃徒嚣嚣。
奔驰吾得辞,未救民腹枵。
问龙当厚颜,深池卧逍遥。
忆昔初抱孙,双鬓飒已秋。
眼看与我长,岁月如许遒。
我以薄宦西,汝为守舍留。
梦辄来后前,岁律欻再周。
想今与乃父,长我更半头。
天姿粹而温,整整静不浮。
六经如取携,八面自优游。
落笔动万言,颇能如翁不。
如翁何足道,抗志须前修。
良匠有妙斲,惰农无厚收。
彼哉碌碌者,不源而计流。
吾言不虚往,过是夫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