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小红楼。未下帘钩。清风掠竹响飕飕。
何处凭栏人擪笛,句起新愁。萧瑟况经秋。
霜满枝头。年华奈与水同流。
明月易残花易谢,何计能留。
灯火小红楼。未下帘钩。清风掠竹响飕飕。
何处凭栏人擪笛,句起新愁。萧瑟况经秋。
霜满枝头。年华奈与水同流。
明月易残花易谢,何计能留。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灯火阑珊的小红楼内,清风拂竹,笛声悠扬,引发愁绪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哀愁与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句“灯火小红楼”,点出地点,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接着“未下帘钩”一句,暗示时间已晚,但室内仍未熄灯,人物活动尚未结束,为后续情感铺垫。
“清风掠竹响飕飕”描绘了秋夜之风穿过竹林的声音,既有清凉之意,也暗含秋意的萧瑟。紧接着,“何处凭栏人擪笛,句起新愁”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笛声响起,触动了在栏杆上凭眺之人的心弦,引发了新的愁绪。这里不仅写出了音乐的力量,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萧瑟况经秋”一句承上启下,点明了季节的更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接下来,“霜满枝头”更是直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霜白的枝头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增添了诗作的沧桑感。
“年华奈与水同流”一句,将时间比作流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无奈。最后,“明月易残花易谢,何计能留”两句,以明月和花朵的易逝,强调了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留住美好瞬间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深秋之夜的静谧与哀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