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勾漏县,城在洞天中。
山势连都峤,云门出大容。
仙人今作令,之子去从公。
吾道虚无里,丹砂笑葛洪。
昔时勾漏县,城在洞天中。
山势连都峤,云门出大容。
仙人今作令,之子去从公。
吾道虚无里,丹砂笑葛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送人往依北流令》。诗中描绘了昔日勾漏县的自然景观与仙人隐居的神秘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前往北流县投靠县令的祝愿与期待。
首联“昔时勾漏县,城在洞天中”,开篇即以勾漏县的地理位置为背景,点明其位于洞天之中,暗示此地环境幽静,充满神秘色彩。接着,“山势连都峤,云门出大容”两句,通过描绘连绵的山势和云门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勾漏县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暗喻了仙人所居之地的超凡脱俗。
“仙人今作令,之子去从公”则转而关注人物,提到仙人如今担任县令,而友人将前往投靠。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也巧妙地将仙人与世俗官职联系起来,寓意着理想与现实的融合。
最后,“吾道虚无里,丹砂笑葛洪”两句,诗人以自己的哲学观点收尾,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这里的“吾道”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思想路径,“虚无”则象征着超越物质世界的理想境界。“丹砂笑葛洪”则是借用了葛洪炼丹求长生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能够找到心灵归宿、实现精神升华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仙人以及理想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心灵得到慰藉的美好愿望。
万法归一心,一心何所寄。
灵光自巍巍,无物不具备。
如来既先觉,要警众生寐。
倒说纵横说,莫非明此事。
上根可与语,惟有十二士。
问略答更详,玄关大开示。
下及三种观,真修岂容废。
定轮各差殊,均入清净地。
直须顿悟入,不落第二义。
圆觉与圆通,总是闲名字。
迟落前溪水,田家借一椽。
容身函丈地,阖眼湿薪烟。
马饲牛栏下,人眠狗窦边。
此行频窘涩,吾意亦安然。
与君邻并共烟霞,乘兴时时过我家。
更漏一新闻晓角,门阑数级看秋花。
湖山对值全如买,风月相期不用赊。
赖有醉毫吟更苦,他年分作句图誇。
云峰一变隔炎凉,犹喜重来饭积香。
宿鸟水干迎晓闹,乱帆天际受风忙。
青鞋踏雨寻幽径,朱火笼纱语上方。
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