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春风七里滩。阴崖暗白日,危石湱惊湍。
挽夫力竭舵师瘠,尽日才能进咫尺。
狭塘水隘忽迸流,满船相顾无魂魄。
君不见南来箫鼓轻帆舟,一日一夜到杭州。
行路难,春风七里滩。阴崖暗白日,危石湱惊湍。
挽夫力竭舵师瘠,尽日才能进咫尺。
狭塘水隘忽迸流,满船相顾无魂魄。
君不见南来箫鼓轻帆舟,一日一夜到杭州。
这首明代诗人韩邦奇的《七里滩》描绘了一幅艰险的行船图景。"行路难"开篇即点出主题,随后通过"春风七里滩"暗示了旅途的艰难和春季江水的湍急。"阴崖暗白日,危石湱惊湍"生动地刻画了两岸峭壁的阴暗和水流中危石激荡的惊险,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挽夫力竭舵师瘠"进一步描绘了船夫们的艰辛劳作,力量耗尽,舵手瘦弱,反映出船只前行的缓慢与不易。"尽日才能进咫尺"强调了行程的艰难和漫长。然而,危险并未结束,"狭塘水隘忽迸流"预示着更加凶险的突发状况,船只几乎陷入绝望的境地,船上的人们"满船相顾无魂魄",恐慌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诗人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君不见南来箫鼓轻帆舟,一日一夜到杭州"描绘了另一幅轻松愉快的画面,暗示了其他船只的快捷和顺利,反衬出行者所经历的困境,增添了诗的张力和情感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七里滩行船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知命运的忧虑。
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
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
筠簟平铺光欲动,纱裯高挂空无色。
似月明、苹叶起秋风,潇湘白。不敢笑,红尘客。
争肯羡,神仙宅。且披襟脱帽,自适其适。
靖节窗风犹有待,本初朔饮非长策。
怎似我、心闲便清凉,无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