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七》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七》全文
宋 / 陈渊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胸中有佳处,妙意不期会。

弄笔作五言,心手无内外。

千古陶渊明,秀句含天籁。

偶然游其藩,遂尔厌彫绘。

(0)
鉴赏

此诗出自宋代诗人陈渊之手,名为《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的其七。陈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深处的感悟与情感,展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审美境界。

“胸中有佳处,妙意不期会。”诗人首先表达了心中常怀美好,这些美好的意象并非刻意追求而来,而是自然而然地涌现。这种对美的感知,仿佛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无需刻意寻找,却总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

“弄笔作五言,心手无内外。”接着,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过程,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与心灵的紧密联系。他以五言的形式自由挥洒,心与手之间似乎没有了界限,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体现,即在创作中完全沉浸自我,与外界隔绝,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千古陶渊明,秀句含天籁。”诗人在此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将其视为灵感的源泉和艺术的典范。陶渊明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形象。在这里,诗人将自己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古代文学大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创作追求与陶渊明相似,旨在传达自然之美,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偶然游其藩,遂尔厌彫绘。”最后,诗人通过一次偶然的旅行经历,表达了对繁复雕饰之美的厌倦。在经历了自然风光的洗礼之后,他更加倾向于简单、纯粹的艺术形式,认为真正的美不应被过多的装饰所掩盖,而应是自然、真实、直接的呈现。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回归自然、追求本真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见解和对艺术本质的深入探索。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相互交融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作者介绍

陈渊
朝代:宋

(?—1145)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猜你喜欢

缺题

独怜秋色倍清幽,花月娟娟夜气浮。

满院风飘香欲散,一天云净影交流。

光摇皓魄庭如水,寒染霜葩玉作毬。

把酒啜英誇二美,赏心还以继前修。

(0)

周南翁悠然阁

青山与高人,一见如有约。

悠然相莫逆,无语心自乐。

凌虚步丹梯,揽秀有高阁。

应同九皋鹤,翱翔在寥廓。

(0)

江城子.春雨新晴过吴城西禅寺登摩利支天阁同澹心园次云臣南水赋

连宵怯雨思难裁。鹊声催,曙光开。

且逐晴丝,荡漾绕城隈。

我比晴丝还更懒,风送我,转徘徊。

千寻佛阁倚崔巍。眺胥台,漫生哀。

阁外遥山,幅幅叠春苔。

争学诸天螺髻样,青万朵,逼窗来。

(0)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二登香山

指点风烟欲上迷,却闻钟梵得招提。

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

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

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

(0)

谢永嘉赵君泽寄兰

草堂安得有琳琅,傍案猗兰奕叶光。

千里故人劳解佩,一窗幽意自生香。

梦回凉月瓯江远,思入秋风楚畹长。

渐久不闻馀冽在,始知身境两相忘。

(0)

简子畏

落魄迂疏不事家,郎君性气属豪华。

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

坐令端人疑阮籍,未宜文士目刘叉。

只应郡郭声名在,门外时停长者车。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