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二登香山》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二登香山》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指点风烟欲上迷,却闻钟梵得招提。

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

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

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香山的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幽静与壮美。首句“指点风烟欲上迷”以动态的视角,描绘了登山时的迷茫与探索感,仿佛引领读者一同踏上未知的旅程。接着,“却闻钟梵得招提”一句,由动转静,由外在的景物转向内在的感受,钟声梵音与寺庙的出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宁静与神圣的气息。

“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深与险峻,青松环绕,云雾缭绕,仿佛是自然界的守护者;而千寻石梯,则是攀登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象,也蕴含了对自然之力的敬畏和对自我超越的渴望。

“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则将画面拉回了更为细腻的情感层面。满地落花,寂静的鸟鸣,夕阳斜照,群山低垂,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里的“寂”字,既指环境的宁静,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淡泊与超然,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

最后,“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连言语都显得多余,只有大自然本身才是最真实的记录者。诗句的“去来”与“苍苔没旧题”的对比,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在香山游历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书鲁一同诗后三章·其二

造语慑群子,卮言沥九经。

千锤极坚老,一掉转空灵。

海尽仙山出,天高古月冥。

泠然张上乐,未许下方听。

(0)

元夕吴阊纪游诗四章·其四

若或遇之阆风台,琼花作息虬为胎。

洞庭平掌高筵开,玉琴一抚天风来。

仙蛾如雪匝行杯,箜篌小部列屏障,且歌且咽羞迟回。

醉眠鹤背看尘宇,万梦如蚊月亭午。

月从天上照歌舞,人自人间梦凄雨。

(0)

同张徵君澹游蕊珠院分赋诸景仿六言七章·其三榆龙榭

万片玉鳞已蜕,千年铁性成顽。

谁与摩挲明月,可怜偃蹇空山。

(0)

悔曾九章·其一

磊落吾生少负才,悔曾结客向燕台。

缠头压马听歌去,绣臂韝鹰看猎来。

上谷流云摇短袷,大梁积雪照深杯。

谁怜侠想都消尽,洒涕当风感郁哀。

(0)

扇影词三十八章·其十八

红阑宛转段家桥,媚向东风倚病腰。

侧鬓西泠看山色,水荭花影上春绡。

(0)

扇影词三十八章·其十四

晚翠风神剧曼殊,彯烟窣水合欢襦。

结缡尚未逢张四,敢效酸斋诮买奴。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