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风烟欲上迷,却闻钟梵得招提。
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
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
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
指点风烟欲上迷,却闻钟梵得招提。
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
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
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香山的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幽静与壮美。首句“指点风烟欲上迷”以动态的视角,描绘了登山时的迷茫与探索感,仿佛引领读者一同踏上未知的旅程。接着,“却闻钟梵得招提”一句,由动转静,由外在的景物转向内在的感受,钟声梵音与寺庙的出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宁静与神圣的气息。
“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深与险峻,青松环绕,云雾缭绕,仿佛是自然界的守护者;而千寻石梯,则是攀登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象,也蕴含了对自然之力的敬畏和对自我超越的渴望。
“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则将画面拉回了更为细腻的情感层面。满地落花,寂静的鸟鸣,夕阳斜照,群山低垂,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里的“寂”字,既指环境的宁静,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淡泊与超然,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
最后,“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连言语都显得多余,只有大自然本身才是最真实的记录者。诗句的“去来”与“苍苔没旧题”的对比,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在香山游历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若或遇之阆风台,琼花作息虬为胎。
洞庭平掌高筵开,玉琴一抚天风来。
仙蛾如雪匝行杯,箜篌小部列屏障,且歌且咽羞迟回。
醉眠鹤背看尘宇,万梦如蚊月亭午。
月从天上照歌舞,人自人间梦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