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阑宛转段家桥,媚向东风倚病腰。
侧鬓西泠看山色,水荭花影上春绡。
红阑宛转段家桥,媚向东风倚病腰。
侧鬓西泠看山色,水荭花影上春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情感的交融。
首句“红阑宛转段家桥”,以“红阑”点明了春天的色彩,暗示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宛转”二字则描绘了桥身的柔美曲线,仿佛是自然界的流畅线条,引人入胜。段家桥作为背景,既增添了地方特色,也预示了接下来场景的展开。
“媚向东风倚病腰”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桥赋予了情感,它似乎在春风中轻盈地摇曳,展现出一种病态的柔美,却又不失风韵。这里的“病腰”并非实指身体的病态,而是形象地表达了桥在春风中的轻盈姿态,以及诗人对这种姿态的欣赏和赞美。
“侧鬓西泠看山色,水荭花影上春绡”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诗人站在桥上,侧身向西泠(可能是指西湖的一个地点)望去,山色映入眼帘,与远处的景色相呼应。而“水荭花影上春绡”则描绘了水面倒映出的花影,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随着水面的波动而轻轻摇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层次感。这里,“春绡”指的是春天的丝绸,用来形容画面上的景致,既体现了季节的特点,也寓意着美好与细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春日里桥边景色的美丽与诗意,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柔与生命的活力。
青山渌水,独我为生计。
百病总消除,一性圆明不讳。
丹成果满,都会玉虚坛,观自在,乐逍遥,别有神仙位。
公还猛悟,万事俱抛弃。
细细数前程,速速超离浊世。
结成仙眷,积累大功深,通妙理,脱凡笼,永永无倾逝。
四大容仪,三田灵秀,炼成九转丹砂。
虚无自在,以道作生涯。
净土祥光瑞彩,玲珑贯、天外烟霞。
冲和处,乌飞兔走,同运紫河车。
真仙开妙趣,菩提佛果,一理无差。
指玉清境界,此际何赊。
伫听金书紫诏,人间事、元没交加。
当归去,庆霄高会,风景向谁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