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翁去记玉楼成,岁帅乡人祀洛英。
文耀可无田助祭,象贤赖有谷传声。
奇葩融结双莲瑞,奕叶追攀五桂荣。
累将重侯何足道,几人三世有诗名。
乃翁去记玉楼成,岁帅乡人祀洛英。
文耀可无田助祭,象贤赖有谷传声。
奇葩融结双莲瑞,奕叶追攀五桂荣。
累将重侯何足道,几人三世有诗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题赵志仁南溪双莲》。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赞美赵志仁在南溪种植的双莲之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首句“乃翁去记玉楼成”表明诗人对朋友乃翁离去的记忆犹新,玉楼的建成可能是你们友情的象征。"岁帅乡人祀洛英"则描绘了当地百姓在岁末时祭祀洛神(即历史上的才子佳人洛神)的景象,洛英可能是指洛神所居之地或其它与洛神相关的物品。
接着,“文耀可无田助祭”和“象贤赖有谷传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人的才能和德行的赞美。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道德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这些都通过田地的产出来辅助祭祀活动,传颂其名声。
“奇葩融结双莲瑞”和“奕叶追攀五桂荣”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双莲可能指的是水中的荷花,而五桂则是指桂树,这些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高贵和清雅。
最后,“累将重侯何足道”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权力转移、官职更迭的现实政治生活的淡漠。"几人三世有诗名"则是诗人对能够流传后世、在文学上留名的人表示羡慕。
总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美景的描绘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