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宵怯雨思难裁。鹊声催,曙光开。
且逐晴丝,荡漾绕城隈。
我比晴丝还更懒,风送我,转徘徊。
千寻佛阁倚崔巍。眺胥台,漫生哀。
阁外遥山,幅幅叠春苔。
争学诸天螺髻样,青万朵,逼窗来。
连宵怯雨思难裁。鹊声催,曙光开。
且逐晴丝,荡漾绕城隈。
我比晴丝还更懒,风送我,转徘徊。
千寻佛阁倚崔巍。眺胥台,漫生哀。
阁外遥山,幅幅叠春苔。
争学诸天螺髻样,青万朵,逼窗来。
这首词描绘了春雨初歇后,吴城西禅寺的景色与作者的感怀。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生机,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
“连宵怯雨思难裁”,开篇即点明了连日阴雨,雨后心情难以平复的状态。“鹊声催,曙光开”,雨后曙光初现,喜鹊鸣叫,预示着新的开始。“且逐晴丝,荡漾绕城隈”,雨后阳光下,晴丝随风飘荡,环绕在城墙的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我比晴丝还更懒,风送我,转徘徊”,词人自比晴丝,表达了自己如同被风吹动般,既懒散又充满探索欲的心情。“千寻佛阁倚崔嵬”,高耸的佛阁矗立在险峻的山峰之上,展现出庄严与雄伟。“眺胥台,漫生哀”,眺望远处的胥台,引发了词人的哀愁之情。“阁外遥山,幅幅叠春苔”,远处的山峦上,春苔层层叠叠,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争学诸天螺髻样,青万朵,逼窗来”,山上的树木仿佛模仿诸天螺髻的形状,绿叶繁茂,几乎要挤进窗户,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雨后春景的美丽与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诗意与韵味。
楚客歌阳春,和者才数人。
调高少知己,绝德难为邻。
荒台满碧草,四顾伤我神。
不知当年士,果为何国宾。
慷慨三闾子,离骚风雅陈。
明明君臣义,照耀天地新。
斯人虽沉湘,万古仰芳尘。
荒哉高唐赋,淫哇何足珍。
与君登高台,瞻望郢城树。
龙飞登九天,故宫莽云雾。
日月相蔽亏,江湖各奔注。
优游丰沛间,父老日歌舞。
先皇流仁风,桥陵万神护。
蛟龙缠穹碑,金字勒长赋。
草木藉华滋,新冬岂寒冱。
唯兹盘石崇,乾坤永同固。
徘徊咏丰芑,日暮更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