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作者何须数,惟有先生学古心。
寸铁不持嗟往昔,骚坛高耸见当今。
忍听旧侣山阳笛,宜效诸生洛下吟。
白发吾翁清裁远,凄凉几向梦中寻。
纷纷作者何须数,惟有先生学古心。
寸铁不持嗟往昔,骚坛高耸见当今。
忍听旧侣山阳笛,宜效诸生洛下吟。
白发吾翁清裁远,凄凉几向梦中寻。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桂芳的作品,他以和韵的方式回应子静先生,并向梅兄希贤侄表达情感。诗中,诗人首先赞扬了子静先生的学识与对古风的坚守,认为他在众多作者中独树一帜。接着,诗人感叹子静先生过去的时光,虽然没有显赫的权杖("寸铁不持"),但他的文学成就如同屈原在诗坛的地位一样崇高("骚坛高耸")。诗人还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希望效仿古代学子在洛阳吟咏诗歌的志向。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年事已高,白发苍苍,常常在梦中追寻那份清雅深远的诗情,流露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子静先生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感慨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人说淮南有小山,淮王昔日此登仙。
城中鸡犬皆飞去,山上坛场今宛然。
世人贵身不贵寿,共笑华阳洞天口。
不知金石变长年,谩在人间恋携手。
君能举帆至淮南,家住盱眙余先谙。
桐柏乱流平入海,茱萸一曲沸成潭。
忆记来时魂悄悄,想见仙山众峰小。
今日长歌思不堪,君行为报三青鸟。
州西柳家寺,禅舍隐人间。
證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
履声知客贵,云影悟身闲。
彦会前贤事,方今可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