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隐隐抱孤村,知是何王晾马原。
龙种自随彤盖去,人烟常傍厩门繁。
夕阳隐隐抱孤村,知是何王晾马原。
龙种自随彤盖去,人烟常傍厩门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荒凉之地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淡淡的哀愁。首句“夕阳隐隐抱孤村”,以夕阳与孤村的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夕阳的“隐隐”二字,不仅写出了夕阳光线的柔和与渐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接着,“知是何王晾马原”一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的长河,想象着曾经辉煌的帝王在此晾马,留下了不朽的痕迹。这里的“晾马原”既指晾晒战马的草原,也是对过往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龙种自随彤盖去”中的“龙种”比喻帝王或贵族的后代,“彤盖”则代表华丽的车盖,整句诗描绘了这些高贵的后裔在华丽的仪仗中离去的场景,既展现了他们的尊贵身份,也暗示了他们离开后的空虚与寂寞。
最后一句“人烟常傍厩门繁”则将视角拉回现实,描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尽管在帝王离去后,豪华的马厩依旧热闹非凡,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围的人烟稀少,生活平静而平凡。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冷清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更迭中普通人命运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夕阳、荒村、晾马原、马厩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蕴含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生活的哲思。
晚莺唤、道留春住。没个商量,许多飞絮。
几日轻寒,淡烟遮断隔江路。
对花无语,怨昨夜、潇潇雨。
绿草满汀洲,料此际、春归难阻。何处。
有饧箫宛转,过尽绿杨门户。
闲行小立,甚春恨、上侬眉妩。
尽它去、于我何干,便来也、关谁情绪。
只一度春归,空费残红无数。
剩三分清影,一缕寒光,还又淡河汉。
不改如钩样,低低挂,更阑人静深院。为谁意懒。
叹素娥、消减无限。
也应恋、三五团圆好,奈容易更换。闲算。重重离怨。
想柳郎当日,曾妙词翰。
料得冰魂去,垂杨外,晓风一样吹远。旧情未断。
待再圆、休更剖散。便莫问盈亏,同一拜、了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