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全文
宋 / 张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馀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èèrshíshānzhōnghánèrshíjiǔchùshǔ
sòng / zhāngniè

chénshìwèishǔshānzhōngjīnshòu

chánshēngjiànyànqiūjǐngchūwēi

hǎiyóuduōlěishēngjiǔ

piāoliúkōnglǎowànshìxīnwéi

注释
尘世:指世俗社会。
徂暑:消暑,炎热的夏天。
山中: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授衣:古代秋季开始准备换季衣物。
露蝉:秋天的蝉,因露水而声音嘶哑。
咽:声音低沉。
秋日景初微:初秋的景象开始变得隐约可见。
四海:天下,代指整个世界。
犹多垒:战事仍然很多。
馀生:剩余的岁月。
息机:停止争斗,放下机心。
漂流:漂泊不定。
空老:徒然老去。
万事:所有的事情。
违:违背,不一致。
翻译
尘世的暑气还未消退,山中已经开始了授衣的时节。
露水打湿的蝉鸣渐渐低沉,初秋的景色开始微微显现。
天下各地战事依旧频繁,余生我已长久放下争斗之心。
漂泊无依,岁月流逝,万事与我的心愿相违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景象,以及对外界尘世和个人生命境遇的感慨。"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表明虽然外面的世界还未真正步入酷热之时,但在山中已经可以穿上冬衣了,这反映出山区气候变化快于平原。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则写出了山中的自然景象,露珠滴落的声音和蝉虫的鸣叫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氛围。同时,诗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已经初现,这是对季节转换的一种敏锐捕捉。

"四海犹多垒,馀生久息机"中,“四海犹多垒”可能指的是世事纷争、乱象丛生的状态,而“馀生久息机”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长时间地在山中隐藏自己,以逃避尘世的喧嚣和不安。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一句,通过对比流水漂泊无定和人生的短暂,抒发了诗人对于无法如愿以偿、命运多舛和时光易逝的感慨。这里的“万事与心违”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悲哀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外部世界的冷静观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对于尘世变迁的无常与不满。

作者介绍
张嵲

张嵲
朝代:宋   字:巨山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生辰:1096—1184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猜你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火凤辞

歌声扇后出,妆影镜中轻。

未能令掩笑,何处欲障声。

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

莫见双嚬敛,疑人含笑情。

(0)

杂歌谣辞·其四襄阳曲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0)

留诗

我有衣中珠,不嫌衣上尘。

我有长生理,不厌有生身。

江南神仙窟,吾当混其真。

不嫌市井諠,来救世间人。

苏子迹已往,颛蒙事可亲。

莫言东海变,天地有长春。

(0)

寄庐山庄隐土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

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

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

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挂冠。

(0)

送人南游

浪迹天涯去,南荒必动情。

草青虞帝庙,云暗夜郎城。

越鸟惊乡梦,蛮风解宿酲。

早思归故里,华发等闲生。

(0)

秋雨二首·其二

竟日声萧飒,兼风不暂阑。

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渔寒。

地僻苔生易,林疏鸟宿难。

谁知苦吟者,坐听一灯残。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