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似武陵溪,人家绿树迷。
桔槔茅屋上,荷蓧蓟门西。
清吹生衣袂,繁阴散马蹄。
红尘才只尺,城郭意多暌。
稍似武陵溪,人家绿树迷。
桔槔茅屋上,荷蓧蓟门西。
清吹生衣袂,繁阴散马蹄。
红尘才只尺,城郭意多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郊外行进时所见的田园风光,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首句“稍似武陵溪”,以武陵溪的幽静与美丽为背景,引出接下来对郊外景色的描绘。接着,“人家绿树迷”一句,通过“绿树迷”三字,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之中,难以分辨出具体的景物。
“桔槔茅屋上,荷蓧蓟门西”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桔槔是古代农田灌溉工具,荷蓧则是农具之一,这两句描绘了农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农事的繁忙。而“蓟门西”则可能指代了地理位置,增加了画面的广阔感。
“清吹生衣袂,繁阴散马蹄”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细腻的自然景象。清风吹拂,衣袂飘动,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给读者带来了一丝清凉之感。繁密的树荫洒落,马蹄声在其中回响,既表现了旅途的悠然自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最后,“红尘才只尺,城郭意多暌”两句,将视线从自然景观拉回到现实世界。红尘象征城市的喧嚣与忙碌,与前面描绘的宁静乡村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不同感受,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忆子去家日,南风始吹衣。
今来日未几,蝇蚊已群飞。
思子兼昼夜,何啻如渴饥。
喜闻远客至,手自排荆扉。
客送书一纸,翰墨子所挥。
上言山居恶,梦寐接庭闱。
次言服畎亩,禾黍膴已肥。
其馀业文字,颇测幽与微。
题诗在纸尾,语老意不非。
我喜何所似,大似客得归。
我与子事亲,未饱藿与薇。
常苦去左右,辛勤治鞍鞿。
子行何时反,我眼日已睎。
应须毕秋刈,相见慰依依。
郪道鸣弦去,容台抱蕝初。
尘沙开祖帐,冰雪映征车。
久待连城价,谁腾一鹗书。
君王览豪俊,应复召严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