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常有伴,端不叹离群。
牖纳青溪月,檐飞翠岫云。
自藏东观草,谁勒北山文。
最怅霜空雁,寒声静夜闻。
小楼常有伴,端不叹离群。
牖纳青溪月,檐飞翠岫云。
自藏东观草,谁勒北山文。
最怅霜空雁,寒声静夜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小楼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小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画面。首句“小楼常有伴,端不叹离群”表达了小楼虽孤独,却并不感到寂寞,反而享受着与自然为伴的宁静生活。接下来,“牖纳青溪月,檐飞翠岫云”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光和云彩赋予生命,使得小楼仿佛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自藏东观草,谁勒北山文”则进一步展示了小楼主人的隐逸情怀,他如同东汉学者蔡邕一样,埋头于书卷之中,追求学问的精深;又似北山的文人,不求名利,只愿留下精神的丰碑。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自然的热爱,构成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最后,“最怅霜空雁,寒声静夜闻”以雁鸣作为结语,不仅增添了季节的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寂静的夜晚,雁叫声显得格外清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引发了他对友情和远方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友情的珍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移舟漾涟漪,得凉乍如沐。
所爱前溪风,清音度修竹。
一见意已消,少焉神更穆。
譬如珠在渊,自是鸾之族。
我友具壶飧,相邀曳绡縠。
挥杯逗轻釭,洒翰低华烛。
欲别徐裴菼,深心寄眉目。
岁月倏已赊,诗篇寄幽馥。
吾犹愧良媒,子其慎穆卜。
毋以躯千金,等之棋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