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关下战,杂虏丧全师。
鸟啄豺狼将,沙埋日月旗。
牛羊奔赤狄,部落散燕耆。
都护凌晨出,铭功瘗死尸。
望湖关下战,杂虏丧全师。
鸟啄豺狼将,沙埋日月旗。
牛羊奔赤狄,部落散燕耆。
都护凌晨出,铭功瘗死尸。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战争的惨烈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化了战乱带来的毁灭性。诗人以沉郁顿挫的笔调,展现了战后荒凉的画面。
“望湖关下战,杂虏丧全师。”开篇即刻画出战争爆发的地点和残酷的情形。"望湖关"设定了边塞军事要冲之地,而"杂虏丧全师"则透露出了战斗双方都遭受了重创,战败的悲壮。
“鸟啄豺狼将,沙埋日月旗。”这里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示战争后遗留下的尸骨被野兽啄食,连军旗也被风沙掩埋。"鸟啄豺狼将"形象凄厉,表现了战场上的生灵涂炭,而"沙埋日月旗"则是对战争毁灭性的隐喻。
“牛羊奔赤狄,部落散燕耆。”这两句描绘了战争导致的民众流离失所。"牛羊奔赤狄"可能暗示着边塞居民逃亡时连家畜都带不走的绝望,而"部落散燕耆"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乱对族群和社会结构的破坏。
“都护凌晨出,铭功瘗死尸。”最后两句是对战争英雄的哀悼。"都护凌晨出"可能指的是将领在清晨时分带领剩余部队冲出重围,而"铭功瘗死尸"则表达了即便战士们英勇作战,终究也难逃一死的悲凉。
诗中通过对战争后果的生动描绘,以及对生命尊严的强烈哀悼,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和平价值观。
壬寅六月丙午日,黑风倒捲天河溢。
天神欲下群鸟翔,东海波涛猝僵立。
指顾苍莽烟尘翻,抉荡万怪迷乾坤。
丰隆下劈蛰龙起,飞廉怒挟群山奔。
人人对此神色变,都道年来不曾见。
高原下隰咄嗟遍,惧有洪流漂九县。
方今江海群狐嗥,铜轮万里追风涛。
陆沉在厄谁能逃,上方劫后荒无毛。
可能粒食需江皋,忧国无聊复静坐。
坐觉清凉满怀袖,莫说江南天更漏。
应是仁恩及旱苗,帝怀廑我生民瘦。
不然内地奸民多,嗷嗷鸿雁纷关河。
谁与枵腹定干戈,及今倖际太平岁,瘠壤膏沃腾秧歌。
愿挽天河洗铁甲,筹边三策无蹉跎,李唐刘贶今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