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云洲草堂为姚柱史泽山乃祖题二首·其二》
《云洲草堂为姚柱史泽山乃祖题二首·其二》全文
明 / 卢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高岸层轩早避名,直东何处问蓬瀛。

鲤湖隐隐氤氲布,蟹穴盈盈雺雾生。

一点太虚閒自障,半潭寒影照心明。

风云已附龙孙去,老听沧浪歌濯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洲草堂周围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幽静。

首联“高岸层轩早避名,直东何处问蓬瀛”以“高岸层轩”象征云洲草堂的地理位置之高,远离尘嚣,隐逸之气油然而生。诗人似乎在说,这里早已超脱了世俗名利的束缚,不再寻求蓬瀛仙境的虚幻追求,而是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颔联“鲤湖隐隐氤氲布,蟹穴盈盈雺雾生”进一步描绘了云洲草堂周围的自然环境。鲤湖的水汽弥漫,仿佛是天地间的一片朦胧,而螃蟹洞穴中则充满了湿润的雾气,生动地展现了湖泊与湿地的生态景象。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颈联“一点太虚閒自障,半潭寒影照心明”转而聚焦于个人内心的感受。诗人仿佛在说,即使在广阔的宇宙中,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如同半潭寒水中映照出的心灵之光,明亮而纯净。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尾联“风云已附龙孙去,老听沧浪歌濯缨”以风云变幻、龙孙离去的自然现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诗人在这里选择倾听沧浪之水的歌声,以洗涤心灵,暗示了他对于自然和谐与内在平静的追求。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卢宁
朝代:明

卢宁(一五○三—一五六一),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猜你喜欢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八五

默默工夫,心田自锄。醭生唇上满,泥斲鼻头馀。

少林何曾说话,曹溪不识文书。

谁言伎俩浑无巧,自信家风也不疏。

(0)

禅人写真求赞·其七十三

坐曲木床,握乌藤杖。

铸佛祖之楷模,活丛林之气象。

你莫来虎口撩须,谁更敢蛇头揩痒。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三六

今朝腊月二十五,衲僧一曲和云门。

谁将节奏乱孔窍,不到瘢痕伤斧斤。

舌无骨,眼有筋,方见韶阳老子能。

拍拍元来浑是令,哩鸣啰了逻鸣棱。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五四

句里明宗则易,宗中辨的则难。

也须是到个时节,始得色转不见身。功亡不知位。

绝怜大匠一斲泥,不犯祖师三尺鼻。

儿孙去后阿谁共守清贫,臣庶退时独自难称尊贵。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二十九

檐头雨滴声,问你要惺惺。

直下成己事,途中作主盟。刹刹见佛,尘尘出经。

擘开华岳连天色,放出黄河到海声。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一六

雪峰之子,德山之孙,葛藤牵转难穷根。

截断众流见源底,相应函盖同乾坤。

长长短短无节奏,绵绵密密忒鹘仑。

随波逐浪恁么去,上船便到家前门。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