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蔼青淑,嘉德难具陈。
空谷发兰芽,恶露殊荆榛。
一朝失所天,溉养需路人。
焉知寄生草,懵然胡与秦。
同根本相耀,谁能判参辰。
春晖蔼青淑,嘉德难具陈。
空谷发兰芽,恶露殊荆榛。
一朝失所天,溉养需路人。
焉知寄生草,懵然胡与秦。
同根本相耀,谁能判参辰。
这首诗《暑夜感怀二首(其二)》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思绪与感慨。
首句“春晖蔼青淑,嘉德难具陈”以春日的温暖阳光和美好的品德为引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接着,“空谷发兰芽,恶露殊荆榛”运用对比手法,将兰花在空谷中生长的清新与荆棘丛生的恶劣环境形成鲜明对照,寓意着在艰难环境中依然能保持高洁品质的坚韧精神。
“一朝失所天,溉养需路人”则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描述失去庇护的兰花需要路人灌溉的情景,暗喻人在逆境中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接下来,“焉知寄生草,懵然胡与秦”以寄生草自比,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仍保持清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最后,“同根本相耀,谁能判参辰”以兰花与寄生草共同生长为比喻,强调了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也能展现出各自的光彩。同时,提出疑问“谁能判参辰”,即如何分辨光明与黑暗,隐含了对社会道德标准模糊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坚守正直品格的坚定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瘴海不知秋,幽人忘岁月。
祇记庭中花,几度开还蘖。
忆昔移居时,始是青荑茁。
殷勤主人惠,浸灌寒泉冽。
颜色日鲜好,条枝争秀拔。
意无后人剪,喜托先生苃。
海康接儋耳,云水何田蹑。
俯楹独四顾,怅此波涛匝。
闻道海门松,僵枝出繁叶。
困穷不足道,喜有千人活。
不似玄都花,蔌蔌那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