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热蒸崖嶂,晡时骤雨来。
仍年频见雹,中夏始闻雷。
地撼山疑压,林昏鸟误回。
吾宁识天意,吟苦自生哀。
午热蒸崖嶂,晡时骤雨来。
仍年频见雹,中夏始闻雷。
地撼山疑压,林昏鸟误回。
吾宁识天意,吟苦自生哀。
此诗描绘了一幅夏季雷雨来临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天意的思考和个人感情的表达。
“午热蒸崖嶂,晡时骤雨来。”两句勾勒出炎热夏日突然降临的雷雨场景。热气蒸腾于山岩之间,正当太阳高悬时分,倏忽间密集的云朵汇聚成暴雨。
“仍年频见雹,中夏始闻雷。”诗人提及连年来频繁出现冰雹,以及在盛夏才听闻雷声。这里反映了对不寻常气象变迁的观察和感慨。
“地撼山疑压,林昏鸟误回。”用“地撼”形容雷鸣之震动,用“山疑压”形容云层如同要压倒大地,营造出一种天地混沌、自然力量的震撼感。同时,“林昏”和“鸟误回”则描绘了风雨中的森林变得昏暗,鸟儿在慌乱中寻找归宿的情景。
“吾宁识天意,吟苦自生哀。”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思考着天道的奥秘,同时流露出个人内心的苦恼和悲哀。这不仅是对周遭环境的感受,也是对命运与天命关系的深刻体悟。
总体来说,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界的瞬间美感,通过对气象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哲理思考。
人来巴渚,梦回楚泽,蘅兰开遍汀洲。
故国春心,新亭泪眼,可堪沧海沉浮。往事任悠悠。
祗琴边酒畔,重溯清游。
千古名山,寸心得失几时休。熏风又到南楼。
想梅花玉笛,吹落江头。
江左夷吾,隆中诸葛,一时谈笑风流。天际趁归舟。
指青山隐隐,好豁吟眸。
待集湘鸿海燕,双桨发轻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