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方丈,了无遮障。拳踢相应,当人不让。
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冶父方丈,了无遮障。拳踢相应,当人不让。
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崇岳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的修行境界和禅宗的精髓。"冶父方丈"可能指的是禅师在修行的小环境中,"了无遮障"则象征着心地清澈,无任何外在或内在的障碍。"拳踢相应,当人不让"描绘的是禅者与佛法相契,面对他人或情境毫不退让,直接应答的状态。
"妙转绵绵一脉通"强调了禅法的流转自如,如同一条连贯不断的线,直指心性之真谛。最后一句"谁知灭却临济宗"则暗示了禅者的领悟超越了传统的宗派框架,达到了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直指本心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比喻,传达了禅宗修行中直观、自然、无为而治的精神,以及对传统禅宗教义的超越。
方春气始和,万物欣荣滋。
翠跸经黄图,施惠期惟时。
途次所历览,闾阎固恬熙。
嗟予未见者,岂无叹向隅。
去岁况多水,悬釜饥难支。
沮洳未全涸,播麦复失期。
致灾莫讳咎,救灾要善为。
亦无别奇方,加赈频畴咨。
截漕及散金,屯膏戒有司。
国以民为本,舍是其爱谁。
民以食为天,祈年夙夜孜。
溯风枉轻帆,戴星理扁棹。
超忽之武城,有荡瞻鲁道。
古邑一何卑,令猷久弥劭。
弦歌谢清响,精华契深造。
曰余厕文儒,耽寂违时好。
剖符辞帝京,腰章宰名赵。
谅乏操刀资,惧贻制锦诮。
经过缅遐䠱,神对宣幽抱。
言采江上蘩,荐此庙中貌。
谁谓殊千载,可以同高调。
君知妾有夫,不应赠妾双明珠。
明珠虽的皪,焉肯繫在红罗襦。
古有洁妇秋胡妻,黄金不顾节自持。
还君明珠如未见,我心匪石不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