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气始和,万物欣荣滋。
翠跸经黄图,施惠期惟时。
途次所历览,闾阎固恬熙。
嗟予未见者,岂无叹向隅。
去岁况多水,悬釜饥难支。
沮洳未全涸,播麦复失期。
致灾莫讳咎,救灾要善为。
亦无别奇方,加赈频畴咨。
截漕及散金,屯膏戒有司。
国以民为本,舍是其爱谁。
民以食为天,祈年夙夜孜。
方春气始和,万物欣荣滋。
翠跸经黄图,施惠期惟时。
途次所历览,闾阎固恬熙。
嗟予未见者,岂无叹向隅。
去岁况多水,悬釜饥难支。
沮洳未全涸,播麦复失期。
致灾莫讳咎,救灾要善为。
亦无别奇方,加赈频畴咨。
截漕及散金,屯膏戒有司。
国以民为本,舍是其爱谁。
民以食为天,祈年夙夜孜。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命直?总督方观承加赈去岁被水诸郡县诗以示志》。诗中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与关怀。
首句“方春气始和,万物欣荣滋”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开始变得温和,万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欣欣向荣地生长。接着,“翠跸经黄图,施惠期惟时”则表达了君王出行巡视,旨在适时施以恩惠,体现出对民众福祉的重视。
“途次所历览,闾阎固恬熙”描述了君王在巡视途中所见的安宁祥和之景,强调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嗟予未见者,岂无叹向隅”一句,通过感叹自己未能亲见某些地方的情况,表达了对可能存在的不公或困境的担忧。
接下来,“去岁况多水,悬釜饥难支”揭示了去年洪水泛滥导致粮食短缺,百姓生活困难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灾难,“沮洳未全涸,播麦复失期”,即使洪水还未完全退去,播种小麦的时间也已错过,进一步凸显了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致灾莫讳咎,救灾要善为”指出面对灾害,不应逃避责任,而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助。“亦无别奇方,加赈频畴咨”表明解决灾情并无特别的奇策,关键在于频繁地进行救济工作,听取各方意见。
最后,“截漕及散金,屯膏戒有司”提到通过截断漕运、发放救济金、储备油脂等方式来应对灾情,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国以民为本,舍是其爱谁”强调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支持,国家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民以食为天,祈年夙夜孜”则表达了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注,希望他们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日夜不懈地祈祷丰收。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治理国家、保障民众福祉的决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