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已清旷,栽松更幽寂。
为爱金石姿,不逐风霜易。
飕飗合琴引,郁密助山色。
待折最高枝,谈对千拳石。
筑室已清旷,栽松更幽寂。
为爱金石姿,不逐风霜易。
飕飗合琴引,郁密助山色。
待折最高枝,谈对千拳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追求。
首句“筑室已清旷”,开篇即点明了居住之所的环境清幽旷远,为全诗奠定了静谧的基调。接着,“栽松更幽寂”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松树的种植不仅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也赋予了空间以生命力和生机。
“为爱金石姿,不逐风霜易”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松树独特形态的赞美,以及对松树坚韧不屈精神的钦佩。这里的“金石姿”既指松树的坚韧与挺拔,也暗喻了诗人自己坚守的品格与志向,不随波逐流,不轻易改变。
“飕飗合琴引,郁密助山色”描绘了松林中风声与琴声交织的美妙场景,以及松林茂密的景象如何与周围的山色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最后,“待折最高枝,谈对千拳石”表达了诗人期待与自然界的最高松枝对话的愿望,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千拳石(形容岩石众多、形状各异)交谈的愿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在心灵深处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对话交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