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号瘠土,根据千岩隈。
泉味天下最,莫许他郡偕。
宁当饮此清,饥肠鸣如雷。
广斥岂不富,咸浊良可咍。
谓兹大龙窟,无乃由齐谐。
患不甘且冽,榛莽能久埋。
心恻或不食,汲路荒苍苔。
蒙养内自充,何嫌世好乖。
君子有本性,勿问塞与开。
成功故偶耳,隐德弥佳哉。
小国号瘠土,根据千岩隈。
泉味天下最,莫许他郡偕。
宁当饮此清,饥肠鸣如雷。
广斥岂不富,咸浊良可咍。
谓兹大龙窟,无乃由齐谐。
患不甘且冽,榛莽能久埋。
心恻或不食,汲路荒苍苔。
蒙养内自充,何嫌世好乖。
君子有本性,勿问塞与开。
成功故偶耳,隐德弥佳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清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国号瘠土,根据千岩隈"两句,设定了一个幽深的自然环境,小国可能指的是隐居之地,而不是真正的国家概念。瘠土与千岩隈营造出一种偏远而闭塞的景象。
"泉味天下最,莫许他郡偕"表明诗人对这处泉水的赞赏,与其他地方相比,此泉尤为珍贵,不愿与其他地方相提并论。这种独特的泉水成为了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的饮食生活和精神状态。他宁愿饮用这清泉之水,即便肚腹饥饿如雷鸣响也不愿去其他地方寻求富足。"广斥岂不富,咸浊良可咍"则是说即使外界有广阔的财富,但与诗人所处的清泉相比,也不过是混浊之物。
"谓兹大龙窟,无乃由齐谐"中,大龙窟可能是指一处隐秘的洞穴,诗人认为这里不受外界干扰,是一个理想的避世之所。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地方,也有生活上的困苦和挑战,如"患不甘且冽,榛莽能久埋"所述。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心恻或不食,汲路荒苍苔"显示出诗人对于饮食的淡泊,以及对外界联系的减少。"蒙养内自充,何嫌世好乖"是说诗人通过内在的修养获得满足,不再在乎世间的荣辱得失。
"君子有本性,勿问塞与开"则是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君子应该遵循其本性,不必过分关注外界的变化。"成功故偶耳,隐德弥佳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认为真正的成功在于内心的平静和修养,而非外在的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以及对清贫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