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其气势雄浑,意蕴深远。
"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首先,“中原”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心腹地区,即黄河流域,这里曾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历朝历代争霸的战略要地。“秦鹿”,在这里象征着强大的军队,等待着新的约束或统领。诗人提及“中原”和“秦鹿”,通过这样的历史与地域联想,展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以及对于时局变迁的深刻洞察。
"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有道”指的是正确的治国之策,“吊民”意在拯救百姓,而“天即助”则体现了古人对于天命的信仰,即认为如果统治者能够施行仁政,上天也会给予支持和帮助。最后一句“不知何用牧羊儿”,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无奈,暗示着现实中的统治者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政策来拯救百姓,而是像牧羊一样,对民众漠视或是无力回天。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展示了王安石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他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提及和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种松溪边长十丈,高云对屋团青障。
中有幽人爱读书,苧袍纱帽秋萧爽。
青苔白石坐移时,衡门晏起独开迟。
山中繁实雨初落,水面垂萝风倒吹。
十年南北江湖梦,野树孤云递迎送。
此地材同新甫良,多君官比蓝田重。
酌君美酒听我歌,东园桃花能几何。
丈夫功业在晚节,君今尚壮非蹉跎。
漠漠杨花带远天,舞如轻雪糁如毡。
径当僻处随人到,风向多时著意偏。
地湿似沾前夜雨,日斜犹照隔溪烟。
春光到此真须惜,莫爱床头沽酒钱。
酸风割耳须作虬,闻雪强起开西楼。
西楼一望几十里,玉田瑶圃烂不收。
两年粳稻化鱼鳖,穷计每日占来牟。
眼前富贵已如此,何苦更作明年愁。
书生耐冷自常事,北窗清坐端谁留。
神游不到党家帐,意行屡上山阴舟。
淮南山海诞莫考,吴中沟浍须精求。
映雪著书堪一笑,却似五月披羊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