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深村江水流,读书长日坐江头。
柴门织妾晨敲火,柳浦渔公夜寄舟。
篱菊净开三径雨,渚莲欲老半池秋。
孙康未得其中趣,钓月芦花狎海鸥。
茅屋深村江水流,读书长日坐江头。
柴门织妾晨敲火,柳浦渔公夜寄舟。
篱菊净开三径雨,渚莲欲老半池秋。
孙康未得其中趣,钓月芦花狎海鸥。
这首《江村读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倪光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边茅屋、潺潺流水、织妾晨炊、渔公夜泊、篱菊盛开、莲叶渐老、以及月下垂钓的生动场景。
首句“茅屋深村江水流”,简洁有力地勾勒出江村的地理位置,茅屋掩映在深邃的村落之中,江水悠悠流淌,为整个画面注入了动态的美感。接着,“读书长日坐江头”一句,点明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在江边度过漫长的一天,沉浸在书卷之中,享受着与世无争的宁静时光。
“柴门织妾晨敲火,柳浦渔公夜寄舟”两句,通过织妾早起生火和渔公夜晚泊舟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细节,充满了生活气息。柴门轻启,织妾忙碌的身影与清晨的炊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而渔公则选择在夜晚将船停靠在柳浦,或许是为了避开白日的喧嚣,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篱菊净开三径雨,渚莲欲老半池秋”描绘了秋季的景象。篱笆旁的菊花在细雨中绽放,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池塘中的莲花虽然即将凋谢,但依然在秋色中保持着一份优雅。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最后,“孙康未得其中趣,钓月芦花狎海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孙康是古代著名的隐士,这里借用了他的典故,表达了主人公未能完全领悟隐居之乐,却仍然心向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钓鱼月下的芦花,与海鸥嬉戏,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江村读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