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哭骑满关东,百战孤城挫贼锋。
唐室兴亡系公等,九原可作更谁从。
渔阳哭骑满关东,百战孤城挫贼锋。
唐室兴亡系公等,九原可作更谁从。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张表臣的《题睢阳双庙二首》(其二),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怀。张表臣以渔阳一地为背景,通过对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渔阳哭骑满关东" 一句,以渔阳这一历史上多次兵戈相见之地,作为哭泣的骑士遍布的场所,形象地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凉与毁灭。这里的“骑”指的是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他们的生命如同秋叶般被战争无情地摧毁。
"百战孤城挫贼锋" 这一句,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渔阳作为军事要塞所承受的历史重压。孤城在这里象征着坚守的勇气和孤独,而“挫贼锋”则强调了这座城池经历过无数次与敌人的战斗,抵御住了外来侵略者的锋芒。
"唐室兴亡系公等,九原可作更谁从" 这两句诗,则直接点出了国家的命运与英雄人物的关系。张表臣通过“唐室兴亡”直指历史上的大唐帝国,其兴衰成败都系于那些能够担当重任的英雄人物身上。而“九原”则是古代边塞之地,常用来比喻辽阔无垠的战场和疆土。张表臣在这里发问,除了眼前的这些英雄,还有谁能跟随他们,继续为国家的存续而战?
总体来说,这两句诗通过对渔阳这一历史地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战争的沉思,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剃发鬓无雪,去年三十三。
山过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邻约,论宗意在南。
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
时当苦热远行人,石壁飞泉溅马身。
又到钟陵知务大,还浮湓浦属秋新。
早程猿叫云深极,宿馆禽惊叶动频。
前者已闻廉使荐,兼言有画静边尘。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渐通青冢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
调角寒城边色动,下霜秋碛雁行疏。
旌旗来往几多日,应向途中见岁除。
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
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