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
将追会阜迹,更勒岱宗铭。
林戈咽济岸,兽鼓震河庭。
叶箭凌寒矫,鸟弓望晓惊。
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
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
将追会阜迹,更勒岱宗铭。
林戈咽济岸,兽鼓震河庭。
叶箭凌寒矫,鸟弓望晓惊。
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军事行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壮观。开篇“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两句,运用了鲜明的意象来描绘旗帜在晨光中的翻飞,以及阳光照耀下的羽毛装饰,表达了一种军事行动即将开始的氛围。
接着,“将追会阜迹, 更勒岱宗铭”两句,透露出军队准备追随古代圣人的足迹,并在高山之上留下象征性的印记,以彰显其威仪和使命感。这里的“会阜迹”暗示了对古人行迹的尊崇,而“勒岱宗铭”则展示了一种对于历史传统的敬畏。
中间两句“林戈咽济岸,兽鼓震河庭”继续强调军队的威武和力量。“林戈”指的是树木间插满了武器,“咽济岸”形象地表达了兵器如同巨兽般守卫在岸边;“兽鼓”则是用野兽皮制成的战鼓,“震河庭”描绘了战鼓声响,直震河流两岸。
后半部分“叶箭凌寒矫,鸟弓望晓惊”继续运用生动的比喻。“叶箭”指的是箭矢如同树叶般密集,“凌寒矫”形容箭矢在寒风中凌厉地射向远方;“鸟弓”则是弓箭如同飞鸟一般迅速射出,“望晓惊”展现了箭矢穿云裂石,令人惊叹的景象。
末尾两句“我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已经到达了汾水之滨,并且准备迎接某种深远的情感或使命。这里的“汾水”和“渭情”可能隐喻着历史的长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军事行动的结合,展现了一种对英雄征战、对历史传承的颂扬之情。
游山不合作前期,便被山灵圣得知。
只等五更倾一雨,三更犹是月明时。
不到西湖又两年,西湖风物故依然。
道旁松桧俱无羔,笑我重来雪满颠。
瑞香端合谱离骚,有子傅芳韵亦高。
失却薰笼红锦被,化为矮树紫樱桃。
君不见河汤花,今如泥土昔如霞。
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
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
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
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枪地。
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
邵平後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
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
穷通流坎皆偶尔,搏扶未必贤枪榆。
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
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