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全文
唐 / 萧楚材   形式: 排律

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

将追会阜迹,更勒岱宗铭。

林戈咽济岸,兽鼓震河庭。

叶箭凌寒矫,鸟弓望晓惊。

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军事行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壮观。开篇“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两句,运用了鲜明的意象来描绘旗帜在晨光中的翻飞,以及阳光照耀下的羽毛装饰,表达了一种军事行动即将开始的氛围。

接着,“将追会阜迹, 更勒岱宗铭”两句,透露出军队准备追随古代圣人的足迹,并在高山之上留下象征性的印记,以彰显其威仪和使命感。这里的“会阜迹”暗示了对古人行迹的尊崇,而“勒岱宗铭”则展示了一种对于历史传统的敬畏。

中间两句“林戈咽济岸,兽鼓震河庭”继续强调军队的威武和力量。“林戈”指的是树木间插满了武器,“咽济岸”形象地表达了兵器如同巨兽般守卫在岸边;“兽鼓”则是用野兽皮制成的战鼓,“震河庭”描绘了战鼓声响,直震河流两岸。

后半部分“叶箭凌寒矫,鸟弓望晓惊”继续运用生动的比喻。“叶箭”指的是箭矢如同树叶般密集,“凌寒矫”形容箭矢在寒风中凌厉地射向远方;“鸟弓”则是弓箭如同飞鸟一般迅速射出,“望晓惊”展现了箭矢穿云裂石,令人惊叹的景象。

末尾两句“我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已经到达了汾水之滨,并且准备迎接某种深远的情感或使命。这里的“汾水”和“渭情”可能隐喻着历史的长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军事行动的结合,展现了一种对英雄征战、对历史传承的颂扬之情。

作者介绍

萧楚材
朝代:唐

萧楚材,高宗时,为太常博士。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三年(戊午,公元六五八年)春,正月,戊子,长孙无忌等上所修新礼;诏中外行之。先是,议者谓贞观礼节文未备,故命无忌等修之。时许敬宗、李义府用事,所损益多希旨,学者非之。太常博士萧楚材等以为豫备凶事,非臣子所宜言;敬宗、义府深然之,遂焚《国恤》一篇,由是凶礼遂阙。
猜你喜欢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游山不合作前期,便被山灵圣得知。
只等五更倾一雨,三更犹是月明时。

(0)

闷歌行十二首

山行旧路不堪重,及泛湖波又阻风。
世上舟车无一稳,乾坤可是剩诗翁?

(0)

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不到西湖又两年,西湖风物故依然。
道旁松桧俱无羔,笑我重来雪满颠。

(0)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

远山高绝近山低,未必低山肯下伊。
定是远山矜狡狯,跳青涌碧角幽奇。

(0)

初夏即事十二解

瑞香端合谱离骚,有子傅芳韵亦高。
失却薰笼红锦被,化为矮树紫樱桃。

(0)

行路难五首

君不见河汤花,今如泥土昔如霞。
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
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
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
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枪地。
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
邵平後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
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
穷通流坎皆偶尔,搏扶未必贤枪榆。
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
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